春寒料峭,咋暖还寒。
这样的天气如果稍不注意,最是容易生病。
加上一直下着雨,村里人倒是病倒了不少人,好在都是一些小风寒,小咳嗽,并不是什么难治的病症。
这一场春雨,持续了一个多月才停止。
雨停之后不久,就听说江南地区发生了水灾,好些人家都失去了家园和亲人。
朝廷派了官员前去赈灾,可情况并没有任何好转。
去年北方干旱,今年江南之地水灾,朝廷的国库只出不进,怕是支撑不了多久。
果不其然,一段时间后,便听说皇上下了圣旨,要求谢家出资赈灾。
当年谢家先祖和始皇称兄道弟的时候,就已经写下契约,谢家每年赚来的银子一半捐给国库。
出现自然灾害的年份,谢家也会出资赈灾。
只是,随着谢钊继任家主之位后,谢家每年进账的银子就越来越少,自然捐给国库的银子也相对的减少了。
此时叫他们赈灾,只怕心里都不乐意。
毕竟没有谁喜欢拿自己赚的银子去给不相干的人花。
可皇命难为,谢家人就算不乐意也必须照做,而这个照做只怕就不会那么尽心尽力了。
四月中旬的时候,江南地区的一群灾民纷纷涌入谷雨镇。
一开始,还有富户人家设棚施粥,可随着人数越来越多,这些富户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由此一来,灾民们饿的狠了就开始入室抢劫,打伤了不少人家,倒是没闹出人命来。
后来,也不知谁人在灾民中传播,说清水村的梅花居粮食多,去了那里他们就不会饿死了。
花蒨吃早饭的时候,听见院子外吵吵嚷嚷的,好像赶集似乎的,不免蹙起了眉头。
“这早饭还让不让人吃了!外面的人到底在吵什么啊。”花蒨抱怨完,就见桂嫂急匆匆的走进花厅来。
“小姐,大批灾民跑到村子里来了,村长带人正和他们交涉呢,只是,那些灾民不愿意走,非要在村里住下。还说……”
桂嫂犹豫着,不知道后面的话要不要告诉花蒨,毕竟那话连她听了都有点生气。
“还说什么?”花蒨问完,一口喝尽碗里的稀粥,吃了最后一个煎饺才放下筷子。
“那些灾民说,梅花居有粮食,只要咱们拿出粮食来,他们就不会被饿死了。”桂嫂说完,小心翼翼的看了花蒨一眼。
花蒨听罢,唇角微勾,到是没生气,“怕是有些人又想算计我了。”
桂嫂没敢接话,安静的站在一旁候着。
已经吃饱喝足的花蒨起身往外走,“无勋,去镇上查一下,谁散播的谣言。”
此时,村长带着村民守在村口,阻拦灾民进村。
“我们要进村,我们进村……”灾民们异口同声的呐喊着,那声音响彻云霄。
村长等人被震的耳朵差点都聋了,依旧好声相劝,“大家伙儿,你们到村子里来也没用啊,我们的粮食也仅够自家糊口的,你们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若是有余粮村长自然也愿意接济这些灾民。
可去年钦差收购粮食,家家户户都被迫卖了余粮,如今剩下的还不一定够他们吃到秋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