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之间,过了很久。
府中下人都觉得奇怪,沈炼抱着小少爷在院中愣住,直到陈圆圆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从厨房走出来。
“夫君,面好啦,快来趁热吃!”
沈炼这才回过神,抱着孩子走向餐桌。
如此场面,确实温馨。
——
沈炼返京的消息,一上午就传遍朝野上下,这些日子京城也获得了难得的清净。
东林党人得知此事过后,尤其是韩爌,脸都快绿了!
没有利益争端,他和朱国祯的关系有所缓和,可是沈炼返回之后情况就有些不同。
原本推进缓慢的“医疗改革”,必然会因此而加剧速度。
京畿地区已经设立几十家医疗局,许多药商都因此接近破产,太医院一天一个“医药政策”,把世家大族们逼得跳脚。
叶金渃的伤势早已痊愈,重新主政太医院时,更是下达严令,召集除王府内一切医师,由太医院对他们的医术进行严格考核,不达标者转回当地医疗局重新进行学习。
考核达标者,由太医院发放“行医文书”,太医院进行指派到特定区域行医,专职负责一地,保证民生。
违者,以“招摇撞骗”论处!
这件事情在沈炼走后,朝臣还因此掀起了轩然大波,沈党和阉党余孽自当是全力支持,而东林党则认为此举过于自以为是,并且都察院因此连续六日尚书弹劾叶金渃,认为他这是在排除异己,嫉妒那些医术高明之人。
只因太医院的召集令,把那些世家大族的私人医师全部都给召来,导致他们现在看病也得去当地医疗局,而且没有丝毫特权。
叶金渃当时在太和殿中,应对的很是风轻云淡。
“都察院的清流言官们是说卑职在排除异己,此番弹劾,纯属污蔑!”
“对民间考核的医师不到七日,太医院这边从各地医疗局收来的奏报就已经明确表示,那些民间医师有着足足四成全部都是酒囊饭袋之辈,与当地药商勾结,肆意给病
患开药,不挑好的,只挑贵的,病患没钱购药,他们则引到病患前去钱庄借贷,有粮食的用粮食抵押,有土地的用土地抵押,即五土地又无粮食,则用家中幼童抵押,这哪里是在治病,是在挖大明的根基!”
一名言官对此极为不屑,驳斥道:“花钱看病本就是天经地义,百姓们看不起病买不起药,是因为他们不够勤恳,若能勤恳劳作,又岂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此话一出,朱由校直接傻眼。
沈党、阉党、浙党、楚党乃至于东林党,都觉得非常离谱。
这不就是翻版的何不食肉糜吗!
韩爌恨不得把那言官嘴巴给撕了,驳斥叶金渃也得找个好一点的理由,如此强词夺理,谁能忍得了!
叶金渃亦是被气笑。
“哈哈……”
“如果您是商人,自然可以这么想,但我们是朝廷官员,理应以忠君报国,让百姓有药可医,亦是忠君报国的一个环节。所谓医者仁心,又如何能坐视百姓小病拖成大病,最终病入膏肓无药可医呢,若是一场瘟疫席卷京畿地区,百姓要靠着卖儿卖女去换取药材治病,岂不是秦淮以北的地界变成尸山血海?!”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