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7章 这给我干哪来了还是国内吗
电磁炮首发测试成功的消息,很快就被传回到了京城。
按照事先做好的约定,整个钧天计划也顺利进入了立项准备阶段。
并且还获得了一个更加正式的称呼——
“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技术专项”。
尽管除了书面文件以外,恐怕没人会选择使用这个名字就是了。
当然,毕竟是正儿八经的长轴距发展蓝图,从开始走流程到正式完成批复,哪怕一路开绿灯,也总要一些时间。
常浩南也得以忙里偷闲,恢复了相对正常的工作节奏。
虽然还是免不了在火炬实验室和怀柔科学城两头跑,但总归都在京城的北半边,不至于忙得连家都没时间回。
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工建委系统,尤其是军工系统里面,关于“国家要开展一项比探月工程更长远的航空航天发展规划”的传闻,也很快通过各种渠道流传开来。
某种程度上,这甚至算是上级刻意推动的。
算是提前吹吹风,观察一下各部门和单位的态度。
本来嘛,这种小道消息应该比较简略,而且以口耳相传为主的方式也决定了不可能准确容纳太多信息。
最多包括一些概略性的计划内容,比如临近空间飞行器、深空探测基地之类。
内部人员听过之后可以很轻易地判断自己能否在其中发挥一些作用,同时哪怕泄露到外面,也不会真的带来什么后果——
这些东西跟可控核聚变属于同一个性质,说起来大家都在研究,乍一看成果好像也都不少。
可要是问具体进度……
那对不起,我们还是先谈谈远期目标好了。
在真的整出一些惊天动地的狠活之前,外界是不会太当回事的。
不过,上级终究还是低估了大家的热情。
钧天计划中显而易见地涉及到不少冷门方向,或者方向本身虽然热门,但过去因为效费比而获得投入不多的研究课题。
而这对于原本已经坐惯了冷板凳的研究人员们来说,无异于打了一针鸡血。
所以,常浩南的平静生活也根本没能持续几天……
……
当传达室来电话通报说外面有位叫做彭觉先的访客在等着的时候,他正在办公室里跟几名老师开会,讨论关于新一届学生的培养分配问题。
火炬实验室虽然跟京航新校区只有一墙之隔,乍一看甚至有点像后者的一个部分,但实际却是一块单独的半封闭区域。
如果没有专门的通行证或者常浩南的事先批准,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得通报。
要是搁一般人,那这种情况也就是通知一下门岗,然后让对方自己进来。
但彭觉先毕竟贵为院士,又跟火炬实验室在几个项目上有合作关系。
就算没有预约,也不可能把人家给晾着。
必然要亲自到门口去接。
“彭院士,过来之前怎么也不提前说一声,我也好提前准备准备。”
见面之后,常浩南一边把对方引上通往实验室主楼的林荫道,一边寒暄道:
“这种突然袭击,给我们的压力很大啊……”
自打去年底结束了iter那边的行程之后,彭觉先这半年基本都在庐州、金城和鹏城三处来回跑,二人之间基本都是以电话和邮件的方式进行联系。
如今毫无征兆地现身在火炬实验室外面,在常浩南看来肯定是有什么急事。
没想到,彭觉先的语气中竟然还带着些许玩笑:
“呵……要说突然袭击,那也是常院士你先搞了个突然袭击,我这最多算是……对等处理。”
说完之后,他看着一脸莫名其妙的常浩南,解释道:
“我之前半个月都在岭澳那边搞封闭研究,结果昨天一出来发现好家伙,恨不得整个国内的高能物理研究都要变天了,手机上收到200条短信,全是问我那个‘钧天计划’是怎么回事的……”
这下子,后者自己也有点没绷住:
“这么多”
他倒是早就猜到这个放出去的消息会引发一定的反响。
但现在看来,响声似乎有点太大了。
“还不止呢!”
彭觉先又是没好气地哼了一声:
“收到200条,那是因为我手机只能存200条,再往前的都被挤没了……”
2009年这会儿智能手机尚不普及,而功能机之间其实也没什么太大差别,唯一的消耗品电池又可以随时更换。
所以有些平常只打个电话的人,一部手机用上五六年简直再正常不过。
常浩南终于也跟着笑出声来,赶紧摆了摆手,假装正色道:
“怪我怪我……作为补偿,要么我们实验室出资,给你换个储存容量更大的手机”
彭觉先的白眼差点翻到天上去:
“一边去……我说的是手机的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