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又是以黍黎的惨败结束的。
在黍黎被吻得飘飘然已不知道南北的时候,太子停下了动作。
“你以后要是再说无需放在心上这类话,那我便像今天这般对你。”说着,轻巧地点了点黍黎的鼻尖。
这日后,太子和黍黎贴在一块的次数多了起来。用太子身边小太监的话来说,那就是太子就像去找媳妇一样,天天与黍黎腻在一块。这话他自然不敢同外人说道,只敢在心里想想。
这话也不无道理。想以前,太子行走坐卧得体端正,走到哪都一副翩翩君子,高贵公子的样子。进宫的大臣远远看到太子,都要夸上几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太子会坐在床前想些事情。
是了,是那次太后在元和殿举办了茶会之后才发生的。宫里也谣言四起,讲得天花乱坠,说赵丞相的儿子轻薄了太子。这事他是瞧见了,事实上也确实是那么一回事。
本以为重视礼仪律令的太子殿下会给赵黍黎安个大不敬之罪,然后重重罚之,没想到这件事却被太子一笔揭过。
照他来说,赵黍黎还真是好运气。因为这之后太子殿下会经常坐着想事情,有时候想出神了,连铺在桌上的纸都低落了莫大的墨汁。
瞧着太子皱眉思索的样子,定是后悔当初就这么放过赵黍黎了,想必在想法子给他治个罪。这可不是他乱想的,他是太子殿下的贴身小太监,经常站在太子身侧。这不,就偶尔能听见从太子嘴里漏出的“黍黎”二字。
作为太子殿下身侧的小太监,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这些话听了自然是吞进自己的肚子。
那日去太尉府给李太尉的儿子饯行,他又瞧见了赵黍黎。那赵公子倒是知道自己闯了祸端,惴惴不安地坐在那,连头都不敢抬。得罪谁不好,偏偏得罪当今的太子殿下,是该好好反省一下。
一桌子人很快都喝得有些醉醺醺了。赵公子估计是坐不住了,毕竟太子殿下就坐在他对面。他对着身边人说了句“我先去找语棠,你们慢慢喝”便离了席。
他正想着赵黍黎倒是溜得快,太子殿下抛下一句“别跟过来”也走开了。
既然太子殿下都这么吩咐了,他自然是乖乖地站在原地等他回来。
大约半个时辰,有个侍女跑过来找他,让他同李太尉说句辞行的话,然后在太尉府前面那条街的转角去。
等他去到街口的转角时,瞧见太子殿下正捂着脸,站在一旁等着他。
“去把马车叫来。”冲他吩咐了一句。
那晚发生了什么他自然不知道。他只知道太子的脸上留了个巴掌大的红印子。
嗯,巴掌大的。
太子蹲在自己的寝殿里蹲了好几天,对皇上说自己身体不适,要修养几天。宫中的太医挨个儿不知道去了几趟,都被太子打发了,说是只是今日疲累了点,开点补神宁气的药就好。
就在连皇上都忍不住要过来探视的那日,太子终于从自己的寝殿中走了出来。
旁人不知道,他是清楚得很。这几日太子把全部太监宫女都给遣了出去,独留他在门外候着。
偶尔听见太子在里面絮絮叨叨地念着什么,忽而来回走着,没走两下,里面的脚步声又蓦地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