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的军队当下也进入淮南地区,徐州兵团和华北兵团聚集在一起,在汝南北十里处扎下营寨。
这场战斗袁尚比面对曹操时更加谨慎,因为对手不但有卧龙凤雏中的凤雏,孙权本人也是一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尽管袁尚没有见过孙权,但是他通过孙权的种种行为,十分笃定他也是穿越而来的。单单招募庞统和诸葛亮,就同原史中的孙权大相径庭。更别提善待关张、吕布了。
不过好在袁尚有司马懿做军师,智谋方面不会像官渡之战时那般的吃紧了。在集体的军事会议上,司马懿提醒袁尚,攻打汝南并非陈留,如果袁尚认为拥有雷公车这等攻城利器,就能轻易获胜是不现实的。孙权目前的实力,比官渡之战时的曹操要更加强大。兵力与袁军不相上下,而且猛将如云。如果袁尚在城下摆开雷公车的阵势,东吴军必然全军突击,先冲杀雷公车方阵,逼着袁尚同东吴军正面交战。
从兵种上袁军比较多元化,但是孙权这一年也豢养了一支一万人的骑兵队伍,由太史慈领军,算是东吴的王牌军。双方兵种兵力等硬实力上,不相伯仲。
司马懿建议袁尚不要轻易攻城对战,因为那样势必会导致双方的生死搏杀,袁军在那种情况下没有必胜的把握!
袁尚自己也在盘算,他知道孙权的骑兵队伍是他这一年精心打造的队伍,一直雪藏在东吴,直到徐州受阻后,孙权才调动这支军队到淮南地区。双方硬碰硬来一场厮杀,袁尚心里也没底。主要是怕孙权的武将。
孙权目前的武将阵容太过豪华,吕布,关羽,张飞,黄忠,太史慈,凌统,韩当,周泰。而袁尚方的武将,虽然也很强,但是从实力上是有些不足的,赵云,颜良,文丑,纪灵,关平,还有徐州四位降将。
现在的赵云能否抗衡吕布?颜良偷袭关羽后是否能再次战胜关羽?张飞交给文丑行吗?纪灵与黄忠显然也处于下风。关平至多能同凌统战个平手。而太史慈,韩当,周泰几人的战力则是无法应对。
袁尚此时已经遣回马超,为此马云鹿还同自己闹别扭,自己违反军令先行回邺城了。袁尚即便把高览,张合,李典,廖化等几个武将召集而来,也实在很难对抗吕布,关张,黄忠的豪华组合!
不过好在袁尚听闻吕布一直称病不战,知道吕布是忌惮自己手中有严氏、吕玲绮、貂蝉作为人质。但是如果孙权逼迫太紧,袁尚也拿不住吕布是否出战。关羽、张飞则是极难对付,关羽在官渡之战被自己算计受伤,这次再交战只怕想再偷袭他就难上加难了!
孙权也正是不怕与自己正面交战,所以他才敢守汝南。若是他当前的武将实力同后期的曹操一般,孙权焉有信心守住淮南?
雷公车再厉害,但是笨重而且脆弱,那些技师和匠人更是没有打仗的能力,若被敌军靠近,只有待宰的份了。所以袁尚不敢一开始就拿出来攻城部队。而是要考虑如何能击败孙权,或者能战胜他麾下的猛将们。
然而在军事会议上,袁尚的观点受到众将的一致反对,众将苦劝袁尚与孙权军正面对决,而不要按兵不动。尤其几位大将都信心爆棚,认为能胜关张。只要吕布不出战就好,而赵云则是希望再战吕布!
袁尚没想到众将都如此膨胀,莫非他们真的认为能打赢孙权麾下的猛将?袁尚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他也不好太过给将领们泼冷水,就定性颜良打不过关羽,文丑打不过张飞,赵云打不过吕布,纪灵打不过黄忠,关平打不过太史慈,若是这样,只怕会打压自己的士气,也寒了众将的心。
此后,谋士们分析战局,袁孙两家都几乎没有漏洞,袁尚这边的补给线十分安全,而孙权这边的粮草就在城中也很充足。汝南又是一座坚城,不用雷公车根本攻不下来,若用雷公车,则孙权必全军突击,避免雷公车发挥威力。
分析到最后,又说回到两军正面交锋了,因为这个战场几乎没有使用计谋的地方了,两边都是滴水不漏,战争将以简单粗暴的最直接的方式爆发。袁尚有些头疼,会议召开了半天,发现讨论的结果是个死循环。双方目前都是双线作战,袁尚也没有绝对实力碾压,孙权又没有给出任何漏洞,这仗打下去当真是得靠着武将的武艺和军队的战斗力硬碰硬干一场了!
然而大军已经出动,总不能无功而返,打都不打就撤军吧?袁尚答应,众将和谋士也不答应。尤其是将领们,若是不让他们上战场厮杀,而又没有合理的理由,将领们也会出现情绪不满的。
所以无奈之下,袁尚只能同孙权军来一场正面的对决了,而将领们成为这场对决的决定性因素。
袁尚则开始盘算田忌赛马了,不过他不希望自己麾下的任何一个武将出现被斩杀的情况。
在大概率下,吕布不会出战,那么东吴派出的关羽,张飞,黄忠,太史慈,凌统,韩当,周泰,由自己的哪些武将应对呢?
袁尚索性答应众将的出战请求,但是如何对阵,他约法三章,必须由他这个主公来决定!也就是说,将领们参战不是想打谁就打谁,而是要听命于袁尚!众将自然听命,袁尚此时在群臣中的威望十分高涨,尤其是他占领许昌之后,很多将领私下都认定袁尚是未来的天下之主,效命他就是效命未来的天子。
袁尚这边索性派出使者给孙权送信,约定明日晌午在汝南城外会战!
这次袁尚内心是试探性的交战,之前虽然司马懿在徐州同孙权交战过,但是那是在守城战,但野外两军会战则是头一遭,所以袁尚还是很审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