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413章 没毛病(2 / 2)

崇祯帝一听是劫道的,心中这个气啊!派去陕西的杨鹤到底是干什么吃的?又是弹劾陕西巡抚胡廷宴,又是弹劾延绥总兵岳和声的,在他的治下,不也一样流贼横行吗?而且,大年三十都抢到朕的头上了!

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什么用抚,这越抚,流贼反而越多!

杨鹤最初到任时,派出了很多人手,大力推行招抚之事,凡是愿意接受招安的流贼,一律发放免死票。

不过,杨鹤的这个策略,却不被另一个人看好,也就是他的手下,洪承畴。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也被称为九老,福建南安人,生于万历二十一年,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做过浙江提学道,后来转升为陕西参政道。

洪承畴,本来是一介书生,但却酷爱读兵书,而且还亲自校订过戚继光的《南北平定略》,在他的眼里,流贼就是流贼,抚是没用的,只能用剿,所以哪里有农民暴动,他就杀到哪里。

杨鹤的这个下属跟他对着干,流贼也就越剿越多,而且,陕西的兵力又不足,这就导致了目前陕西的流贼无穷无尽。

说白了,目前片面来看,好像是洪承畴的问题,但实际来说,抚也没有抚在实处。

为什么?

国库没钱。

前文第六十一章说过,朝廷每年收的赋税定额才一千四百六十万两,可是崇祯初年,全国兵力有五十多万,额定常项军费开支粮饷每年就多达白银一千五百三十余万两,这还不包括临时战事耗费的大量资金。

除了军费,行政支出、皇家费用、用兵辽东,哪一样不是钱?于是加辽饷,加赋税,这样老百姓更水深火热了。

死循环。

除了开源,还得节流,节流就是对全国驿站进行整顿,裁撤冗繁役卒,这样每年可以节省下数十万两银子。

因为这项政策,第八十章说过,朝廷裁到了银川驿,诬陷李自成丢了公文,失了业。

所有这一切,从历史的角度看,和从个人的角度看,截然不同。

历史,就是事后诸葛亮。

眼下,崇祯帝遇到了张献忠劫道,既然是在陕西地面,那就是杨鹤的毛病了。

嗯,但凡是个正常人,这么想都没毛病,更何况崇祯帝了?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