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迎夏,这碗里的瓜子花生都是哪儿来的?我咋没见过。”
“哦,是前年冬天过年的时候置办的,最后剩了一小包,放在荷包里塞进了柜子。我昨天收拾东西翻出来的,都受潮了不能吃了,赶紧拿出来炒干。”
“…………”
***
春阳县,一旬一大集,五天一小集,其他大大小小的商行则是长年开放。
为了做好准备,也为了拜访一下那位只留下姓名的客商,第二天一早,两人就一起去了县城。
不是赶集的日子,不需要起得太早。
为了怕再遇到什么钱三狗的座下恶犬甲恶犬乙之类,尽管太阳还很温柔,小春还是不知道从哪儿掏了顶大大的草编遮阳帽出来。
“……到底从哪儿找出来的,我们家这么大点地方我真的搜遍了啊!?”
“嗯,是你看漏了。”小春一边回答,一边又找了条围脖给人套上了。
总之,在宋煦百思不得其解的目光中,两人背上背篓,去到了县里。
春阳县不算太大,主干道就一条,贯穿县城南北。
没有集市的日子,道路两边显得比较清静,只零散几个大摊子,卖些日用品和南北杂货,这些多是客商和专门走货的小贩们支的。
对那位客商,小春只知道一个名字,宋煦却连见都没见过。他在县里最后的记忆是挨打的那个茶摊,两人商量了一下,便决定先去茶摊问一下。
小春让宋煦挡好脸,站在不远处柳树的阴凉下,自己则上前询问那小二,是否知道一个名叫莫世安的客商。
小二半点没犹豫,直接道:“你是不是姓春?”
“是的?”
“有呢!那位莫大哥让我带个话,他们汇通商行的摊子,就在北门附近,去那儿找他吧。”
宋煦听小春说了,一边走一边心想,这位大哥在人人避之不及的时候救了自己——有勇。
留下了姓名,还不忘关照小二,仿佛预料到了他们上县城来将要询问的地方——有谋。
这位心思缜密,行事大方,必定不是个普通的客商。
待到了北门近前,宋煦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想。
明明不是集日,有个摊子却依然热闹——老远就听到讨价还价的声音,有人问这问那,还有人不知道听见什么,哄然大笑,把那一片衬得非常热闹。
宋煦远远看见摊主的头顶,惊觉对方的身高简直是天空树,起码一米九往上接近两米——在这个人们普遍不太高的年代,简直是直冲云霄。
宋煦指了指:“是那个凸出来的吗?”
小春没有半点犹豫:“是的。”
两人在不远处等了半晌,终于人群散去,才上了前。
“早就看到你俩了,哈哈哈,宋兄弟,春小哥儿,幸会幸会!”
宋煦差点一句“久仰”就接上了,仔细想想还没啥不对,可不是久“仰”了嘛:“莫大哥,您是恩人,我和夫郎这趟是来向你道谢的。”
“客气,道谢无所谓,但有样东西我可等你们来拿呢!”
说着,莫世安把两人往后面一带,只见一辆眼熟的小推车静静靠在树下。
“我的小车!我的炉子!”
宋煦惊喜上前:“莫大哥,太感谢了!这么多天都是你帮我看着的吗?不过我这车好像不在茶摊那边吧,大哥怎么知道这是我的?”
莫世安笑道:“就像我搭了你一把手,你就记得我的好一样。你冒着危险救了别人,别人难道不会把你当恩人吗?哈哈哈,就是那个叫彩秀的妇人,她来找我求救,把你送去医馆后又来收拾了摊子——”
莫世安指了指煎锅:“你瞧,连锅都擦洗过了,盒子里的铜钱也摆放得整整齐齐,你现在推出去都能直接用呢!”
宋煦与小春对视一眼,欣慰道:“真是没白救啊,改天我专门去谢谢那位婶子。”
“你们自己寒暄去吧!说起来也是那妇人有感恩心,不然也找不到我头上。我真没做什么,直接叫我莫大哥吧!”
“莫大哥,您是举手之劳,却救了我一命,无论如何我记得这份情谊。小子现在身无长物,将来一定报答!”
小春也跟在宋煦身后,不伦不类地学了个抱拳。宋煦转头瞧见,偷偷乐出了声,引得小春瞪他一眼,不好意思的退后了两步。
这时,摊子前面来了一位小双儿,清脆的声音带着笑意,落落大方:“请问大哥,有油膏卖吗?”
几人齐齐望去,只见一个长相娇俏可爱的小双儿站在摊前,他一身鹅黄色长衫,刘海微卷,杏眼圆睁,显得可爱又无辜。
小双儿的年龄不好通过身高判断,像小春这样高挑的,虽然少也不是没有,反过来,一辈子都像孩童的也有。
面前这小双儿,本来就只到宋煦胸口,换成跟那莫世安比,就只到人腰了。但看他神态自若,又像个大人。
“什么样的油膏?我这儿都是北方来的货,有上好的羊油,牛油,也有便宜的猪油膏。如果是搽冬日冻裂的口子,那还是羊油最好。”莫世安上前介绍道。
“哦?我能试试吗?”他一副天真的模样,在小春眼里,却像带了点缠绵的钩子,让他不太舒服。
莫世安取了一小盒,抹了一点在小双儿手上,示意他自己涂。
小双儿抽回手,狡黠地一笑:“怎么,大哥嫌弃小弟的手不好摸吗?”
莫世安愣了一下:“怎会?不能唐突了你。”
“噗嗤,那我就要这个吧,大哥您这么俊朗,可要给我抹零头啊——”
小春忍不住又看了那小双儿一眼。
他总觉得不对劲,再看看宋煦和莫大哥,却一副什么都没意识到样子。
小春不禁警惕起来,将这人深深地看进了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