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168章 心灵拼图(1 / 1)

徐麟站在警局会议室的巨大屏幕前,屏幕上闪烁着主犯那些模糊不清的监控画面,画面中的身影时而鬼魅般穿梭于城市的暗影之中,时而又在犯罪现场留下令人费解的痕迹。案件已然进入最关键、也最扑朔迷离的阶段,每一个线索都像是风中残烛,稍纵即逝,而主犯的真实面目与内心世界,依旧隐藏在重重迷雾之后。

警局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各部门的精英们围坐在会议桌旁,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与焦虑。法医组的成员们还沉浸在对死者细节的剖析中,试图从那些冰冷的躯壳上找到更多指向真相的微末证据;技术组的人员则紧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一行行代码如同咒语般试图破解犯罪集团加密的信息网络;特警队的战士们身姿挺拔,虽静坐于此,却仿佛下一秒就能如猎豹般扑向战场,他们身上散发的肃杀之气,让空气都变得冷冽。

徐麟深知,此刻若想直击案件核心,单靠传统刑侦手段远远不够。主犯行事诡谲,反侦察能力极强,每一次警方的行动,似乎都能被其提前洞悉。在之前的交锋中,警方多次棋差一着,陷入被动,这让徐麟意识到,必须深入主犯的内心,挖掘他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才能抢占先机。于是,他向局长提议,引入心理学专家,组建一支特殊的剖析团队,从犯罪心理的角度撕开案件突破口。

局长目光深邃,在短暂的沉思后,重重地点了点头。很快,国内顶尖的心理学专家林教授被紧急征召而来。林教授年逾五十,面容清瘦,眼神却如炬,透着洞察人心的犀利。他一头斑白的短发,衣着朴素整洁,随身携带着一个陈旧却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公文包,里面装满了各类心理学研究资料与案例卷宗。

徐麟快步迎上前去,紧紧握住林教授的手,说道:“林教授,久仰大名,这次案件棘手至极,全靠您帮忙了。”林教授微微颔首,神色凝重:“徐警官,我虽研究犯罪心理多年,但这起案子的复杂程度,我在路上也略有耳闻,咱们得抓紧时间,分秒必争。”

二人没有过多寒暄,迅速召集团队成员,开启了这场与主犯心灵的较量。会议室的灯光被调暗,只有大屏幕散发着幽冷的光,映照着众人专注的面庞。徐麟将搜集到的所有与主犯相关的资料一一摆在桌上,从他的成长轨迹、教育背景,到社交圈子、日常喜好,事无巨细。

林教授戴上眼镜,仔细翻阅着这些资料,手指不时在一些关键信息上轻轻敲击,口中喃喃自语:“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往往是其内心世界的外在映射。从这些资料来看,主犯童年时期经历过重大创伤,家庭破裂,遭受过亲人的背叛与抛弃,这极有可能在他心底种下了仇恨与不信任的种子。”

徐麟微微皱眉,补充道:“可在他后续的求学、工作经历中,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行为。相反,他还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智慧与隐忍,一路顺风顺水,直到近几年突然涉足犯罪领域,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案,这中间的转变太过突兀。”

林教授抬起头,目光透过镜片,与徐麟对视:“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童年创伤或许被他深埋心底,用一层又一层的伪装掩盖起来。而近几年,或许是某个导火索被点燃,让那些压抑已久的负面情绪如火山喷发般爆发,驱使他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要找到这个导火索,以及他内心深处真正渴望与恐惧的东西。”

说罢,林教授拿起一支马克笔,在白板上开始绘制思维导图。以主犯的童年为起点,将各个成长阶段的关键事件、人物关系用线条连接起来,逐渐勾勒出一个复杂的心理脉络图。团队成员们也纷纷各抒己见,有的根据监控分析主犯的行为习惯,推测其性格特点;有的从犯罪现场留下的痕迹,判断主犯作案时的心理状态。

随着讨论的深入,一个初步的双重人格模型渐渐浮出水面。一方面,主犯在日常生活中呈现出温文尔雅、事业有成的精英形象,他善于社交,周旋于各个阶层之间,获取信任与资源;另一方面,在犯罪的黑暗世界里,他化身冷酷无情、手段残忍的恶魔,精心策划每一起案件,享受着与警方斗智斗勇的快感,仿佛在向这个曾经伤害过他的世界复仇。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模型,徐麟决定冒险一试。他通过技术手段,故意在一些主犯可能关注的渠道,泄露警方即将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的假消息,实则暗中观察主犯的反应。果不其然,监控显示,主犯在得知消息后,先是表现出一丝慌乱,但很快镇定下来,开始有条不紊地布置反制措施。然而,在他以为无人察觉的细微瞬间,徐麟捕捉到了他眼中一闪而过的恐惧与迷茫,那是隐藏在强势外表下,另一个脆弱人格的短暂显现。

这一发现让团队士气大振,却也让徐麟更加忧心忡忡。主犯的双重人格意味着他的行为更加难以预测,警方的每一步行动,都可能触发不同人格的应对机制,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林教授看出了徐麟的担忧,拍了拍他的肩膀:“徐警官,不必过于焦虑。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已经找到了切入他内心的路径。接下来,我们要利用他双重人格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打乱他的节奏,让他露出破绽。”

在林教授的指导下,团队制定了一套更为精细的心理战术。一方面,继续加大对主犯社交圈、商业往来的调查力度,从现实层面压缩他的生存空间,逼迫他内心的焦虑不断累积;另一方面,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有针对性地发布一些触动他童年创伤记忆的信息,试图唤醒他内心深处的良知,引发双重人格之间的内斗。

然而,计划实施的过程并不顺利。主犯似乎察觉到了警方的意图,开始频繁更换藏身地点,切断与外界的常规联系,让警方的追踪一度陷入僵局。更糟糕的是,他还利用双重人格的特点,故意留下一些真假难辨的线索,误导警方的调查方向。

关键时刻,徐麟再次展现出他卓越的洞察力与决断力。他决定反其道而行之,既然主犯试图混淆视听,那警方就暂且按兵不动,停止对外释放过多信息,营造一种警方已被迷惑、陷入困境的假象。同时,徐麟独自深入那些与主犯童年相关的旧街区、废弃场所,试图在那些承载着主犯记忆的角落里,找到能够直击他灵魂深处的关键证据。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夜晚,徐麟穿梭在一条昏暗潮湿的小巷中。巷子里弥漫着腐朽的气息,墙壁上剥落的墙皮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根据资料显示,主犯曾在这里度过了一段艰难的童年时光,遭受着邻里的欺辱与生活的困苦。徐麟的脚步缓慢而沉重,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隐藏线索的角落。

终于,在巷子尽头的一间废弃仓库里,徐麟发现了一面布满涂鸦的墙壁。墙壁上的涂鸦杂乱无章,却又似乎隐藏着某种规律。徐麟凑近仔细观察,凭借着之前对古文字、神秘符号的研究经验,他渐渐辨认出一些与主犯犯罪现场出现过的相似符号。这些符号像是一种无声的诉说,记录着主犯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渴望。

徐麟迅速用手机拍下这些涂鸦,赶回警局。林教授和团队成员们早已在会议室等候,众人围拢过来,看着照片上的涂鸦,陷入沉思。经过一番深入研究,林教授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徐警官,这些涂鸦是主犯内心世界的真实映照。它们揭示了主犯双重人格融合的关键节点,以及他对某种救赎的渴望。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调整战术,给他设计一个看似能够获得救赎,实则引他入瓮的陷阱。”

徐麟微微点头,心中已然有了计划。警方开始秘密筹备一场盛大的“鸿门宴”,对外宣称掌握了关键证据,即将公开审判主犯的罪行,同时又通过一些隐蔽渠道,向主犯传递出只要他自首,就能获得从轻处理、重新开始的机会。这一真一假的信息,如同两张无形的大网,朝着主犯悄然撒去。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心理博弈中,徐麟和他的团队步步为营,每一步都踩在悬崖边缘。他们深知,一旦失误,不仅会让主犯逃脱法网,还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但他们没有退路,为了城市的安宁,为了真相大白,他们必须与主犯的黑暗心灵展开一场终极对决,用智慧与勇气,拼凑出完整的心灵拼图,揭开案件背后隐藏的所有秘密。

随着计划的逐步推进,警局内的气氛愈发紧张。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严阵以待,等待着主犯的下一步动作,这场与时间赛跑、与心灵较量的战斗,已然进入白热化阶段……

上一章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