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91章 兵败失信任,反思悟己过(2 / 2)

书房内再次陷入了沉默,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突然,一阵敲门声打破了沉寂。

“都督,鲁肃求见。”门外传来侍卫的声音。

周瑜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让他进来。”

鲁肃步履匆匆,神色凝重地走进周瑜的书房。

他朝着周瑜拱手一礼,语气低沉:“都督,亮先生派人送来书信。”周瑜接过书信,剑眉微蹙,快速地浏览了一遍。

信中,诸葛亮并未提及荆州战事,只是简单地问候了周瑜的近况,并表达了希望两家能够继续保持友好关系的愿望。

看完信后,周瑜将信纸揉成一团,扔在了地上。

他冷哼一声:“惺惺作态!”一旁的鲁肃见状,连忙劝道:“都督息怒,亮先生此举,或许并无恶意。”周瑜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子敬,你不懂。诸葛亮此人,城府极深,他此举,无非是想试探我江东的虚实。”

鲁肃叹了口气,他知道周瑜此刻正处于情绪低谷,任何劝慰之言都听不进去。

他略作沉思,缓缓说道:“都督,亮先生或许另有打算。我已派人将都督与主公之事告知亮先生,他或许是想借此机会缓和孙刘关系。”

与此同时,远在荆州的诸葛亮正端坐在书案前,手中拿着鲁肃派人送来的信件。

信中详细地描述了周瑜与孙权之间的争执,以及周瑜如今的处境。

诸葛亮看完信后,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将信件放在烛火上点燃,看着信纸化为灰烬,

“周公瑾啊周公瑾,你终究还是败给了自己的心魔。”诸葛亮轻声叹息,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

他深知周瑜的才能,也明白周瑜的弱点。

周瑜性格高傲,急功近利,最终导致兵败荆州,失去孙权的信任。

“来人!”诸葛亮对着门外喊道。

一个侍卫应声而入,“先生有何吩咐?”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缓缓说道:“备好笔墨,我要修书一封,送往江东……”

烛火摇曳,映照在诸葛亮沉静的脸上,勾勒出他深邃的眉眼。

他手中羽扇轻摇,思绪却飘向了千里之外的江东。

周瑜的败局,并非偶然。

他熟读兵书,深谙战阵,才能毋庸置疑。

然而,他性格中的骄傲自负,急功近利,却成了他致命的弱点。

赤壁之战的辉煌,蒙蔽了他的双眼,让他看不清眼前的局势,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诸葛亮不禁轻叹一声,心中五味杂陈。

周瑜之败,对江东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而对于蜀汉来说,却并非全然是好事。

唇亡齿寒的道理,他比谁都清楚。

曹操雄踞北方,虎视眈眈,若孙刘两家不能同心协力,共同抗曹,迟早会被各个击破。

“如今之计,唯有尽快缓和孙刘关系,方能共渡难关。”诸葛亮心中暗自思忖。

他提笔蘸墨,在洁白的纸上写下:

“亮闻公瑾兄兵败荆州,心中甚为担忧。胜败乃兵家常事,兄台切莫灰心丧气。亮深知兄台之才,假以时日,定能东山再起。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狼子野心,路人皆知。孙刘两家,唇齿相依,唯有精诚合作,方能共抗曹贼。亮愿为两家和睦,略尽绵薄之力,望兄台三思。”

写罢,诸葛亮将信笺仔细封好,递给侍卫,吩咐道:“将此信速速送往江东,亲手交给周都督。”侍卫领命而去,诸葛亮望着他离去的背影,目光深邃,意味深长。

他起身走到窗边,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江东的局势,如同这夜空一般,变幻莫测,令人捉摸不透。

“周公瑾,你又会如何抉择呢?”诸葛亮喃喃自语,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

“来人,备酒!”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