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说:哎,没办法,总有一个会真的考上的。
这是袁未自己哥哥特意说的故事,为的就是要加强他出门在外的戒备心,千万别一时失误犯了错。
孙言慎听完,忍不住搓了搓胳膊,叹了句我的天啊!
“好歹咱们也是功名在身的人,且个个带了小厮,身上的衣服,坐的车马都在告诉别人我们并不差劲,若是有人有什么不轨的想法,倒也正常。”
“再正常我也不想发生你说的这种事情。你们说要不要换成差的车驾?马换成驴?”孙言慎心有余悸。
“还是不必了吧,换了马车,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去京城啊?马上腊月了,再来一场大雪的话,还得耽搁在路上。”
一行人都觉得此言有理,一想到这般寒冷的天气,赶忙都钻进了被窝。
在这老丈家几乎闭门不出停歇了两日,雨一停,便再也不敢耽搁地驾车出门,加上临走前在村里购买的干粮和火炭,一行人花了将近一两半的银钱,平摊一下,也约莫五六百文。
袁立仁捂着胸口的钱袋子,不无感慨地说:“外面千好万好都不如家里好,你看这一兜子干粮,放我们那儿都值不了几个钱,哎,一看你是过路的,他就要价贵了。”
袁大郎也直点头,捡起脚边的火炭,说:“还有这碳,不就是灶膛里夹出来的没烧完的柴火吗?非要吹嘘什么老木,烧起来没有大烟,你看着炭盆里的烟冒的,直熏人眼睛,要不是咱们赶路,我非得回头找他不可。”
袁旭他们几个书生坐在孙家的马车里,孙家的马车吃穿用度带的都齐整,炭盆里的碳也是上好的银霜碳,烧起来没烟,三个人就在车里温书。
袁大郎和袁立仁为了省钱,也挤在了一起,点上炭盆才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在心里直骂娘,无奈之下只好又熄了炭盆。
一路颠沛流离,一行人终于灰头土脸地到达了四九城。
袁大郎吐着刮进嘴里地风沙,不客气地说:“他娘的,这地方风沙这么大?刮了我一嘴。”
北风呼啸而过,卷起阵阵黄沙,天空中到处都弥漫着黄色的雾气,朦朦胧胧,看不见周围的景象。
袁立仁一边捂着口鼻,一边问道:“这里不会天天都这样吧?”
佟侍卫见多识广,听见他这样问,解释道:“不会,这边只有起大风的时候会这样,等风力小些了,风沙卷不起来自然就停了,咱们只是运气不好,碰巧遇上了而已。”
听见这样话的袁大郎和袁立仁心情并没有好起来,相反地,很糟心,尤其是袁大郎。
袁家是开门做生意的,最是盼望的就是每天早上有个好天气,这才不耽误一天的买卖,若是一大清早就下雨下雪,这一天的买卖准黄。
今儿进城运气这般不好,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袁大郎心不在焉地牵着马,连前面的行人都没注意,两人埋头走了个对对碰,袁大郎立马道歉,就见对方头都没抬离开了。
三辆马车依次进了一间大客栈,这是佟侍卫以前走镖时住过的,东家三代都是开客栈的,手脚干净,在这四九城里有些靠山。
掌柜的一看是老熟人带来的,立马起身相迎。
袁大郎一行人要了三间上房,正准备付钱时,袁大郎才发现自己挂在腰间的钱袋子没了。
幸好只是一些小钱,里面只装了一点铜板和散碎银两,损失并不大,袁大郎只得从胸口掏出一锭银子,付了房钱。
掌柜的和佟侍卫也是熟人了,看这位客官遭了窃,便好心提醒道:“四九城里鱼龙混杂,客官万事小心啊!”
袁大郎谢过掌柜的,拿着行李和众人上了楼。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