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313章 千年科考第一榜(2 / 2)

赵旋拱手赞道:“王司丞不但知识渊博,心胸也同样坦荡啊。不过以王司丞的才学,我觉得怎么说也能进入三甲的。”

原来宋朝的时候,进士的录取分为五甲,通俗的说就是五榜。其中第一甲或者说第一榜只有三人,也就是通常我们说的状元、榜眼和探花了。后面就是二榜到五榜,越往后人数越多,当然,分数也相对的低一些。

王应麟闻言摇头道:“赵龙图可是谬赞了,如果能进入五甲我也就满足了。要知道当时的程颢、张载和苏轼也只是三甲,苏辙才勉强进了四甲,程颐甚至都落榜了,我自认也懂些浅薄的学问,可在他们面前却不过是萤火之光罢了。”

赵旋疑惑的问道:“王司丞是不是记错了,程颐也落榜了吗?”王应麟点头道:“我进入国子监后,曾经特意去查过的,程颐的确是落榜了。不过你不知道那届科考有多难,有三十多万学子参与了层层筛选,可最终上榜的只有区区三百八十八人。”

赵旋绕来绕去,其实就在等他这句话呢。只见只见面露惊愕之色,诧异的问道:“三十多万学子?”王应麟点头道:“不错,不过只有两千多人通过了乡试,获得了进京赶考的机会。”

赵旋沉默了片刻,问道:“王司丞,这乡试都这么难,您觉得我这春草堂的学子,别说考中进士了,能有几人过的了乡试呢?”

王应麟闻言一下子就愣住了,心中暗道:“是啊,能够通过乡试进京赶考之人,百不存一,而且除了天赋异禀之人就是家学渊博之辈,而春草堂的学生都是北边战乱之地的孤儿,原本生活就十分的艰苦,听说大多数的孩子大字都不识得几个呢。”

片刻之后,王应麟才缓缓的开口道:“赵龙图,这个可不好猜测,说不定你的学生里面还有天才的存在呢。再说了,如果乡试一次过不了,三年以后再考就是了。”

赵旋苦笑道:“他们若是富裕人家的子弟,那一切都好说,甚至是临安本地平民的子弟,也可以半工半读等待下一次的机会。”

说到这里,赵旋长叹一声:“可我春草堂的学生都是一些孤儿,在这临安的地界上,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哪里还有下一次机会之说啊?”

原来大宋的官办教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十五岁以下的学生是一个阶段,相当于现在的小学和初中;而十五岁以上的学生又是另一个阶段了。学习好的学生,可以考入本地的府学甚至太学继续深造。而学习不好的,那你就自己看着办吧。

富贵人家的子弟遇到这种情况倒是不愁,因为他们完全有能力邀请名师来自己的家里开设家塾,或者把孩子送到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等着名的书院继续学习。可是穷人家的孩子怎么办呢?

偏偏春草堂就是属于官办的十五岁以下的教育,而这里的学生们都是一群无家可归的孤儿!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