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522章 烹贤鼎(1 / 2)

随后迅速重组为晁错的魂影。

晁错手持景帝赐死的诏书,仰天长啸道:“削藩无错!”

伴随着这声尖啸,沸腾的汤汁瞬间如同失控的洪水般暴涨三丈。

如同一头暴怒的巨兽,向着冰字汹涌扑去,将冰字熔成了 “君要臣死” 的血瀑。

血瀑如注,倾泻而下,带着无尽的绝望与无奈,在地面上溅起高高的血花。

仿佛是历史的悲歌在奏响。

在这万分危急的最后关头,林霜毫不犹豫地抽出了从第一狱获得的景帝铡刀残片。

这把铡刀沾染着法家酷吏的鲜血,承载着帝王权术的寒冷。

刀身上的血迹虽然已经干涸,但那股肃杀之气却依旧扑面而来。

刀刃上的缺口,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经历的无数血腥杀戮。

林霜用尽全身的力气,将铡刀插入了鼎耳景帝青铜像的瞳孔之中。

铡刀的寒气瞬间释放出来,如同一条冰冷的巨蟒,迅速唤醒了晁错被腰斩时的记忆碎片。

刹那间,刑场上的血冰与鼎内的沸汤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巨大的 “外儒内法” 的能量漩涡。

漩涡飞速旋转,发出尖锐的呼啸声,仿佛要将周围的一切都卷入其中。

在漩涡之中,光影闪烁,时而出现晁错被腰斩时的惨烈场景,鲜血四溅,染红了刑场。

时而又浮现出朝堂上的激烈争斗,群臣纷争,权谋交错。

景帝像流出的不再是泪水,而是晶莹剔透的晶冰。

这些晶冰闪烁着神秘而冷峻的光芒,它们是帝王权术的结晶。

在晶冰的神奇作用下,《削藩》策的残简开始缓缓移动,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重新排列。

最终,这些残简拼凑成了主父偃《推恩令》的雏形,仿佛历史的轨迹在这一刻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就在此时,头颅们突然集体诵出贾谊《治安策》中的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随着这整齐的诵读声,沸腾的汤汁瞬间凝结成了一座精美的《盐铁论》冰雕。

冰雕晶莹剔透,仿佛将《盐铁论》的智慧与思想凝固在了其中。

在法家的酷寒与儒家的仁政相互平衡之下,所有的头颅最终化作了承载 “大一统” 概念的冰渣。

这些冰渣在微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仿佛是历史在这场残酷的博弈后,所孕育出的新生希望。

这座烹贤鼎,无疑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封矛盾的物质化象征。

林霜凝视着冰封的铜鼎表面,汉武帝 “推恩令” 的铭文逐渐浮现出来。

旁白诡异的声音再次响起。

“在这一刻,你终于深刻地理解了历史那残酷而又无奈的进化逻辑。”

“晁错的激进削藩策略,以及景帝的残酷手段,都不过是镇压帝国机器运转所必需的牺牲品。”

“而那些被烹煮的儒生头颅,他们既是皇权专制的祭品,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苦难与悲剧。”

“同时,也是华夏文明在撕裂中重生的火种,为后世的发展与变革埋下了伏笔。”

“从鼎上坠落的冰晶里,仿佛映照着两千年后仍在上演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博弈的漫长历史。”

“这历史如同一条无尽的长河,流淌着无数的故事与沧桑。”

林霜进入了下一关。

这一次,他并未直接出手,而是隐藏在人群之中旁观一切。

大唐的天空,曾经是那般湛蓝开阔。

承载着无数的辉煌与荣耀。

李世民的贞观盛世,让国家如旭日初升,生机勃勃。

李隆基的开元繁荣,更是将大唐推向了世界之巅,四方来朝,万国敬仰。

然而,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危机。

上一章 目录 +惊喜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