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以前也很少来这边,算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地方。被师傅坑蒙拐骗地下了车,陈墨也就只能先进去看看。
这条街本身就不太宽,各家各户的夜市摊子摆在街上,只留下了双人并肩那点狭窄的通道。沿街进去买些鲜榨果汁、海鲜烧烤、本地老酸奶之类的,也和别的夜市没太大区别,但对于陈墨这种六年没回国的海归份子来说,这一切还是让他熟悉又新鲜的。
尽管情绪不太高昂,但家乡的各类美食还是足够吸引他的目光。他沿着街朝前走,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家“素娟面馆”,这应该是那师傅说的面店了吧,可这名字听起来怎么有些熟悉。
陈墨抬脚走进了面馆,面馆里人不太多,三五食客摆着啤酒在旁边喝边聊,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在旁边擦桌子,老板娘在半透明的厨房后下面,厨房里满是蒸汽,朦朦胧胧只能看见个影子。
陈墨扫了眼墙上的菜单,走向小姑娘方才擦过的桌子落了坐,对着小姑娘:“麻烦来一个海鲜面。”
小姑娘听声答了句:“好。”又扭头看向他,眼光中先是疑惑了几秒,又露出些女孩家的欣喜与羞涩。还没等陈墨来得及表露出自己的疑惑,她就冲进了厨房,好像对厨房里的女人说了句什么,就拉着女人出了厨房。
女人身材瘦小,面色像是被蒸汽蒸的红润,头发束成马尾,身上大的过分的蓝布裙上油渍点点。陈墨和女人一对上视线,就明白小姑娘奇特的举动了。
这家面店他虽然没来过,但和开店的人却很熟。素娟就是女人的名字,未婚先孕被男人抛弃,生了孩子就在以前陈墨的中学门口盘了家店,素娟手艺很好,大半个学校的老师孩子都爱吃她做的面。这羞答答的小姑娘,就是素娟的女儿锦锦,他上中学的时候,还天天给这姑娘带糖吃呢。
素娟也认出了陈墨,吃惊地走过来,“是小墨吗?”她手在蓝布裙上擦了擦,“好些年都没见过你了,你哥说你出国了。”
陈墨道:“是啊,现在回来看看,阿姨店这么开到这儿了?学校门口生意不好做了吗?”说完又朝锦锦招了招手:“锦锦都长这么大了。”
锦锦看见陈墨,又害羞地抱住妈妈,素娟一边回答:“你还没回去看过吧,学校门口那条街拆迁说是要做学区房了,我们才搬到这儿的。”一边又拉着女儿说:“认出来了啊,这就是以前天天给你糖吃的小墨哥哥。”
拆迁?陈墨初来乍到,还没来的及感受物是人非的力量。素娟又在旁添了一句:“你哥没来吗?我们能搬到这里,还多亏了你哥的帮助。”
陈墨一愣,只能先笑着岔开了话题:“还没回家呢,等会儿就回。素娟姨赶紧给我下面去。”
素娟呵呵一笑,“都忘记给你下面了,下回叫上你哥一起来,他也好久没来了。”说罢又钻进厨房给陈墨下面去了。留下面色复杂陈墨和羞答答的锦锦在外边大眼瞪小眼。
陈墨拉过锦锦,问了她几句现在的生活,锦锦有点怕生的扭扭捏捏,但也有问必答。逗了会孩子,素娟就端着面出来了。
以前素娟的店开在学校边上,净是些青春期发育的小饕餮来吃,所以面碗比脸大,面和码料都堆成小山。现在搬到这边,风格还是不改。一碗海鲜面端上来,大虾三只蛤蜊一堆溏心鸡蛋一个,酱色汤汁浇在金黄的碱水面上,碧绿的生菜卧在旁边,香气浮起,唤醒了陈墨家乡的味蕾。
风卷残云吃完一碗面,陈墨出神地坐了一会,眼中闪烁着捉摸不定的光芒,不知他在想些什么。九十点,又是一波下班潮,素娟店里的人逐渐又多了起来,素娟在厨房忙活,锦锦也端着面穿梭在餐座之间。
陈墨起了身,留了两百块钱在桌上,附了张“钱给锦锦买糖吃”的条子,走到厨房和素娟打了声招呼:“娟姨我走了啊,钱在桌上。”
素娟也忙着没时间招呼陈墨了,只能答应了句:“行,记得下回再来。”锦锦娇憨的声音也跟着添了一句:“要来。”
“行。”陈墨用力朝素娟和锦锦笑了一下,又走上前去掐了掐锦锦的小脸,轻轻在她头上拍了一拍。走出面馆时,他回头认真看了一看“素娟面馆”招牌的几个大字,微不可觉地叹了一口气,又转身离开了。
此番离去,怕是要食言了。
就算陈墨回了B市,好像也没有做任何回家的打算,打了车就去了B市一家老牌五星酒店办了入住。端着红酒站在二十五楼的酒店落地窗前,远处暗色大海近处灯火通明,脚下车来车往,陈墨这才有了一点回到故乡的虚幻感,一天时间,仿佛自己穿越的不是十几个小时的时差而是五六年的时光。
他闷了一大口酒,双眉紧促,靠在落地窗旁的躺椅上,心中给自己列的告别清单上悄悄打了一个钩。回想晚上发生的事,几个面容清晰身穿校服的身影在他脑海中闪过,他闭了眼,深吸一口气,明天,明天回学校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