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孙坚还敏锐地察觉到,自己周围似乎总有一些若有若无的视线在暗中盯着他,这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
以袁绍为首的那些诸侯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些世家子弟,身份显赫,但实际上他们却在背地里偷偷摸摸地贪墨着大军整合的粮草。而汉室重臣这一脉,对于这些事情竟然完全没有察觉到。
至于为什么会拖延对长安的进攻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给偷运粮草争取更多的时间。毕竟,如果能够顺利地将这些粮草运走,那么他们就能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而负责管理这些粮草的人,正是袁术。他可是四世三公的嫡出话事人啊!在这个位置上,他的权力和影响力都非常大,可以说是举足轻重。
不仅如此,派遣去监视孙坚的人手,也正是袁术麾下的人。这就说明,袁术对于孙坚的行动非常关注,他似乎对孙坚手中的玉玺有着特别的兴趣。
与其他那些只知道贪墨粮伴随草、对玉玺去向毫不关心的诸侯们不同,袁术坚信玉玺一定在孙坚的手中。所以,他才会如此用心地去监视孙坚的一举一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坚的心情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那枚玉玺仿佛变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让他难以割舍却又不敢轻易触碰。离开的念头如潮水般不断涌上心头,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他的理智。
毕竟,谁能拒绝成为皇帝的诱惑呢?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得玉玺者,可得天下”的说法广为流传,仿佛那枚玉玺就是通往权力巅峰的钥匙。
然而,孙坚毕竟是一名汉臣,他曾经也想过将玉玺归还朝廷,以尽臣子之忠。可是,多年的官场沉浮让他那颗原本坚定的心开始动摇。为了这个已经残破不堪的大汉王朝,真的值得他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吗?
如果他选择返回江东,那么他就如同蛟龙入海一般,能够自由驰骋。在那里,他可以广积粮、扩领土,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然后,只需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便可顺势而起。
如今的大汉王朝已经分崩离析,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只要有人敢于称王,那么他孙坚又为何不能呢?甚至,他完全可以顺应这股大势,成就帝王之位。到那时,再拿出这枚玉玺,岂不是名正言顺?
以孙坚如今的地位和声望来说,他在江东地区已经拥有了相当高的影响力。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江东等地的人们对他寄予厚望,只要孙坚回到江东必定能够成就一番伟大的基业。
然而,目前的问题在于如何能够名正言顺地离开此地。毕竟,这里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人物尚未离开,如果孙坚就这样贸然离去,很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和质疑。在这种情况下,他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或理由,以确保自己的离开不会被视为不负责任或怯懦的行为。
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撤退理由,孙坚很可能会成为众矢之的。其他势力可能会对他进行指责和攻击,认为他是在逃避责任或临阵脱逃。这样一来,不仅会损害他的声誉,还可能给他未来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孙坚必须谨慎考虑这个问题,想出一个既能让自己顺利离开,又能避免引起不必要麻烦的方法。这需要他运用智慧和策略,权衡各种利弊,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