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此番,曹朔倒是开恩,让温书去他的马车上,一直瞧着,曹朔也放心一些。
本来这一路上,曹朔想同温书说说话,可是温书很快便睡了过去。
曹朔颇有些无奈的看着这孩子,如慈父一般,给温书盖好了被子,冲着仲然道:“苦了这孩子了,本就身子不好,这马车这样颠簸,他竟也能睡得这样沉。”
仲然看着呼吸声微弱的温书,看久了,便也不觉得惊诧。毕竟温书少爷乃是天人,与众不同些,也是情有可原。
仲然不禁望向了远处的马车,那马车周遭皆是重兵把守,而里面正是公孙礼。
仲然小声问道:“大公子没有处置公孙先生,老爷打算如何做?”
曹朔深吸了一口气,“这公孙先生,是有些才华的,只不过他呢,心思太重,不堪重用。孤昨夜里仔细思量,也想留下他,若他能改过,孤也不想失去一个人才。”
仲然笑着道:“老爷说的是。”
曹朔摸了摸温书的头,颇有些宠溺的开口道:“只要公孙礼不再对温书下手,孤可以考虑,放过他一次。”
仲然了然的点了点头。
曹朔本打算,再关这公孙礼两日,消磨消磨他的心性,随后与之促膝长谈一番。
谁知道,这公孙礼根本沉不住气,当夜,便趁着守卫松动,逃跑了······
消息传到曹朔大帐的时候,曹朔正与几个儿子一道用膳,温书也在其内。
听到公孙礼逃跑的消息,反应最大的便是曹为,他拍案而起,怒喝道:“给我追,他一直想着要害温书,如今不在眼前,如何能防得住?”
曹朔长叹了一声,撇了温书一眼,讳莫如深的开口道:“孤当初就说过了,这便是给你一个教训。”
温书愣了愣,思量了几分,心下亦有担忧。
温书其实不怕死,怕的是,再也见不到曹为。
这公孙礼深明他的弱点,就怕他嫉恨温书,兵行险着。
温书长叹了一口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曹墨在一旁亦深深蹙眉道:“父亲,莫不如去公孙先生师父的所在之处,您从前不是去过,定然能有所获。”
曹朔微微摇头,“那老头是个高人,孤第一次见到他,也是在一处深山老林之中。幸得他所救,后来又遇到了他的徒弟,公孙礼。”
“是那老道告诉孤,得到他的徒儿相助,便可以得到半壁天下。”
温书闻言一怔,这个故事,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温书不禁直言不讳道:“如此说来,那老道也并非是远离俗世,反而是一直观望着,只待出击?”
曹朔微一挑眉,不置可否。
其实曹朔当初对那句话也是有所怀疑的,只不过,公孙礼确实是有几分本事,曹朔这才重用公孙礼的。
如今失去这个人,曹朔扼腕感叹,却未必觉得惋惜。
曹朔常跟孩子们说的一句话便是,人才若是不能为已所用,不如毁之。
公孙礼,虽然表面上为曹朔所用,但其实曹朔心中明白,这个人的心,从未属于他!
曹为派出去的人一波波的寻了过去,然而这公孙礼便如消失了一般,再也没有踪迹。
如此一来,曹为更加担忧温书的安危,整日里保护着,生怕被公孙礼所害。
不仅如此,曹为还到处打听这离魂术,可是那些江湖道士,甚至于名人异士,没有一个听过此等术法。
到后来,连温书都泄了气,他安慰曹为道:“人各有命,许是那一日,公孙礼诓我也不一定,未必就能当了真。”
然而曹为心下还是担忧的紧。
也有彼此相拥而眠的夜晚,曹为轻声问道:“公孙礼,说你并非是真正的温书,说你从异世界而来,这一点,我一直不信。”
温书笑了笑,“许是我被嫡母害死,又重活了一回,着实骇人听闻,让他公孙先生,也觉得害怕了。关于离魂术,永寰不必害怕,温书亦不害怕。永寰只管安心上战场便是,不必担忧温书,温书说过,会一直陪着你,便不会食言。”
曹为心下难安,然而他也知道,他若是担忧过甚,温书也会不安。
故而,曹为不再提公孙礼之事,大家一如往常,仿佛公孙礼这等恶人,从未存在过一般。
建安十一年,曹朔平定并州,士气大涨。
而易先生建议,曹公应一鼓作气,彻底清除辽部残余势力,方可平定北方,得半壁天下。
建安十二年五月,大军还未抵达辽部境内,便下起了暴雨。
三军寸步难行,一时间军心大乱,有些兵士,已有了归程之心。
再前进一步,便可平定整个北方,曹朔怎么会甘心?
是夜,曹朔与易先生秉烛夜谈,最终定下了方略。
易先生走后,曹朔将温书带到了身边,问了温书的建议。
而温书满口的笃定,“易先生会是老爷此生最重要的辅佐之士,他的话,温书相信,必然可行。此番,老爷定然能够平定北方。”
曹朔大喜。
只不过此番,军中已有不少将士水土不服,曹朔亲自带了一部精锐,直击辽部首领老巢。
这一次,曹朔只带了两个儿子随军,那便是曹威和曹为。
曹墨、温书和益梦,都需得留守。
曹为出征前,叮嘱了许多,他不怕旁的,唯有担忧温书。
眼看着曹为只对温书一个人上心,益梦心中难受,却也不得不强忍着。
曹朔出征之前,忘了一眼益将军,不仅感慨道:“益梦这孩子,也出落的亭亭玉立,待孤平定北方,便定然准备她与吾儿永寰的婚事。”
益梦大喜,忙行礼相谢。
益梦回营之时,炫耀似得冲温书说了一句,“待我与曹为成亲之后,你切记,要与曹为保持距离,莫要惹人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