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墨微微蹙眉,愤而起身,“她竟这般跋扈?”
那小阮一边擦泪,一边道:“初来邺城的时候,夫人还不是如此,虽然管教下人严厉,可也不会打骂。这两年,夫人也不知道怎么了,整个人都变了一样。求君侯开恩,放奴婢出府吧,奴婢实在生不如死啊。”
生不如死?
要知道,在曹家做事,不愁吃穿,月银丰厚,这邺城不少百姓家,是巴不得让子女去君侯府上做事。
小阮这丫头,到底是被欺负成什么样,才会如此?
温书叹了口气,他府上不留女婢,曹为府上,曹为极少回去,也不需要人。
温书从怀中掏出了一包银子,也不知道多少,便递到了小阮跟前,“你且走吧,你的奴籍,三公子自然会为你想好办法。”
那小阮如临大赦,开心的鼻涕泡都快出来了……
她连忙叩首,冲着温书和曹墨道:“多谢两位君侯,奴婢万死难报大恩。”
温书摆了摆手,这小阮是个可怜人,想必,那崔氏有什么事情,自然也不会告诉她。
温书想了想,转而看向了曹墨,突然问道:“崔氏身边,可有亲信?你可能挖出些什么?”
曹墨闻言,面露难色,随后道:“尽量吧,我素日里不爱管她的事。竟不知这府上的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派人盯着崔氏,不让她走动,让她安心静养。”
温书无奈,眼下还查不出什么,只能忍耐。
曹墨送走温书之后,崔氏一直在角落里盯着他们二人,眼神怨毒至极。
温书似乎感受到了这个视线,猛然回头,却不见崔氏的踪影,只能看见一道残影,消失在墙边。
温书微微拧眉,没有吭声。
这曹墨之妻,的确一言难尽。眼下抓不到她把柄,也只能作罢。
曹为政务繁忙,朝堂,校场两边跑,倒也没太顶着崔氏。
然而,很快,便有人告发崔大人,说有崔氏门生,用布包裹文集,文章中,暗藏谋逆之心,才如此遮遮掩掩。
曹朔本就多疑,念及儿女亲家,到底也没有直接问罪崔大人,反而先是抓住了崔氏门生,严刑拷打。
本来,曹朔从前对崔大人极为信任,眼下,曹朔捕捉到了曹墨之妻,与孟皇后的人有所牵连,本就忌惮。
加上有人诬告,曹朔借题发挥,打算杀鸡儆猴。
谁知道,那崔氏门生受不住严刑拷打,说出了当年崔大人先是与袁贼交往密切,后复归曹氏,暗地里,更参与过孟皇后诛杀曹氏一案。
那崔氏门生招供之后,受不住酷刑,倒是死了……
他这一死,死无对证。朝中有与崔大人交好之人,替崔大人分辨。
然而,曹朔秉着宁可错杀,不能放过之由,将崔大人下了大狱。
建安二十一年,崔季珪死于邺城卫。
曹墨之妻崔氏闻言,大哭大闹,喊冤了一阵。
她本想闹进宫里,找魏王和魏王后分辨。曹墨到底念着夫妻情意,将这女人关了起来,并对外宣称,崔氏身染恶疾,有疯魔之症,所言不足为信。
建安二十二年,被关了近一年的崔氏,到底被曹墨放了出来。
自打娶了崔氏之后,曹墨便深觉对不住她。况且,崔大人一案,到底是不是冤屈,还尚且不能定论。
崔大人高洁,当初他的死,引起诸多名士不满,曹墨后来想了想,崔氏父亲去得早,崔大人这个伯父,于她而言,如同生父无异。
崔大人之死,曹墨甚觉对不住崔氏,故而,也不想再关着她。与崔氏好好商量之后,说只要她不发疯,不打骂下人,不耽误曹墨,曹墨可以纵容她不进宫给魏王后请安,只要她老老实实的便行。
被关了一年,或许是心性变了,这崔氏佯装答应,暂且老实了一阵。
提起这崔氏稳重了不少一事,温书却深深凝眉,一再叮嘱,不可放松对崔氏的看护,这女人,命数将至,恐怕是要作妖。
曹墨听闻崔氏没几年命数,心里愧疚更甚,虽然说听到了温书的话,也没有将崔氏放在眼里。
于曹墨而言,崔氏不过一介女流,能出什么幺蛾子?
偏偏,正因为曹墨的懈怠,建安二十二年端午夜宴当日,曹墨醉酒,不知发了什么疯,突然狂笑不止,借着策马撞开王宫大门,在禁道上纵情驰骋,宛如疯魔一般。
曹朔大怒,处死公车令,更是加重王宫法规禁令,命曹墨禁足。
这是曹朔,彻底对曹墨失望的开始。
曹墨被禁足后,温书也本欲去探望几次,皆被曹朔的人劝了回来,说曹墨禁足期间,不许任何人探望。
说是禁足,温书更是听闻,曹朔每日都派人来教化曹墨,十分严苛。
温书心下不忍,可每每去曹朔面前求请,都被曹朔骂了回来。
建安二十二年十月,曹朔立曹为为世子,统管邺城王宫政务。
曹为被立为世子当日,王宫举行夜宴。
曹为在曹朔面前亲自求情,叫曹墨放了出来。
当日,曹墨与崔氏,皆得盛装拜见。
崔氏一身金色芙蓉满开羽绫裙,华丽非常,衬的她的面容更加姿形秀丽。
温书在宫门口撞见崔氏的时候,亦是一愣,温书不由得蹙眉道:“你这身衣服,似乎有些眼熟啊……”
崔氏冷然一笑,嘴角轻动,宛如蛇蝎,语气更是阴森至极,“哦?像谁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