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等着新科进士们来上门拜谢,当然不是为了听他们几句感谢话,也不是为了他们拿敬奉的礼品。
张卫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挑选一批自己能用得上的人才。
前面说了,以张伟现在的权势和官位,朝中的官员愿意投靠张伟的多的是,张伟自己在苏北省也有一批门生故吏。
但张伟为什么要从这些新科进士中来挑选自己以后的亲信和心腹呢?
这就和修仙门派喜欢从小培养自己的门徒,后世喜欢从大学毕业生中挑选预备干部一样。
并不是这些人能力如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忠诚。
张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能按自已意愿推动社会改革,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政治势力。
想拥有自己独立的政治势力,首先有要有来自最上层足够的信任和支持。
现在张伟最大的支持就是来自太子周诚光以及潜在的太子世子周兴允。
周诚光的太子地位非常之稳固,结合大顺帝的身体情况,由周诚光来继承皇位,几乎是十拿九稳。
周诚光对张伟的信任在朝堂上也是独一份的。
所以张伟向上的根基是很牢固的。
除了上层的信任,张伟本身也需要一批可靠的心腹和亲信来为自己办事,还需要足够的人脉来保持自己的影响力。
那么这些可靠的亲信从哪里来呢?
除了自己的儿子女婿和直系亲属以外,当然就是自己录取的这批新科进士了。
在目前这个社会大环境下,坐师和学生的关系要比普通的官场上下级关系要牢靠的多。
在师徒关系下,只要老师别太过分,学生一般都能保证一定的忠诚。
即使学生后来有了其他想法,只要不撕破脸,一般也不敢公开反对自己的老师。
张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特质,才要求主持会试,并且准备从新科进士中挑选一批可用的亲信。
在太子周诚光主持的琼林宴上,前来拜谢张伟的新科进士实在太多了。
张伟来不及一一打招呼,只和状元朱光宁和探花肖振宇做了一个简单的交流。
还好在琼林宴后,这批新科进士或组团或单独都上门来拜访了张伟,张伟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才都留下来做了详谈。
张伟通过一系列交谈和观察,挑选出四位学子为自己的重点培养对象。
首先是本届的状元浙江人朱光宁,探花湖南人肖振宇。
这俩人都是张伟非常看重的人,在与张伟的交谈中,他们对大夏朝目前问题的看法和未来的改革意愿,都与张伟不谋而合。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也表达了想为张伟效力的意愿。
还有二甲出身的湖北人熊勇及苏北人赵磊。
熊勇是最早提出要为张伟效力的本届进士,能力和野心都非常明显。
通过初步的调查确认,熊勇的人品没有太大问题之后,张伟当然要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