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医道传承.
第二百一十一章
苏瑶成功从神秘山谷带回珍贵医书与神秘珠子,不仅治好了黑衣人的怪病,还在京城声名更盛。将神秘珠子呈交给皇帝后,皇帝对她的忠诚与勇气赞赏有加,赏赐颇丰,但苏瑶并未将这些放在心上,她的心思很快又回到了医馆与对医术的钻研上。
这日清晨,阳光轻柔地洒在医馆的庭院里,苏瑶如往常一样早起,开始整理药柜。她仔细地查看每一味药材的存量与品质,不时拿起几株草药,放在鼻下轻嗅,感受着它们独特的气息。对她而言,这些药材不仅仅是治病的工具,更像是多年的老友,每一味都承载着无数的回忆与希望。
“苏大夫,早啊!”林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他手中拿着一叠书信,脸上带着几分兴奋,“刚刚收到的,都是各地医馆送来的信件,还有些是慕名而来想要学医的学徒自荐信呢。”
苏瑶接过信件,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自从她在京城声名鹊起,不少地方医馆都与她建立了联系,时常交流医案与心得。而这些学徒自荐信,更是让她看到了传承医术的希望。“看来,咱们这医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苏瑶笑着说。
林羽点头道:“是啊,苏大夫。您的医术和医德,大家都看在眼里。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或许可以挑选一些资质不错的学徒,把您的医术传承下去。”
苏瑶陷入沉思,传承医术一直是她的心愿。但她深知,学医之路漫长且艰辛,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极高的天赋。“挑选学徒可不是件小事,得慎重。”苏瑶缓缓说道,“咱们先把这些信件整理一下,选出几个初步符合条件的,再安排考核。”
接下来的几天,苏瑶和林羽仔细筛选了信件,选出了十名背景、年龄、过往经历各异,但都对医学满怀热忱的学徒候选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的是家境贫寒但渴望改变命运的农家子弟,有的是曾在小医馆做过学徒,想要进一步提升医术的年轻人。
考核当日,医馆格外热闹。十名候选人早早地来到医馆,神色紧张又期待。苏瑶站在大堂中央,目光扫过每一个人,温和地说道:“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次考核。我希望你们明白,学医不仅是为了谋生,更是为了治病救人,心怀苍生。今天的考核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希望大家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理论考核的题目涉及中医基础理论、药理知识、经典医案分析等。苏瑶亲自出题,这些题目都是她在多年行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既考察基础知识,又注重灵活运用。考生们拿到试卷后,立刻埋头作答,一时间,大堂里只有笔尖在纸上摩挲的声音。
苏瑶在考生中间踱步,观察着他们的答题情况。她看到一个名叫李轩的年轻人,答题时思路清晰,下笔果断,对一些复杂的医案分析也能切中要害,不禁暗暗点头。而另一个叫赵琳的姑娘,虽然看起来有些紧张,但答题十分认真,字迹工整,对药理知识的掌握也很扎实。
理论考核结束后,紧接着是实践考核。苏瑶让助手们准备了各种药材和简单的医疗器具,要求考生们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给定的病症,准确地诊断病情,并开出药方。
考生们迅速行动起来,有的仔细把脉,有的观察舌苔,有的则在脑海中思索着合适的药材与剂量。苏瑶在一旁耐心指导,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考验他们的应变能力。
考核结束后,苏瑶和林羽对考生们的表现进行了综合评估。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最终选出了五名学徒,分别是李轩、赵琳、孙阳、周悦和吴昊。这五人各有所长,李轩思维敏捷,对医理的理解深刻;赵琳心思细腻,擅长药理;孙阳则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周悦对疑难病症有着独特的见解;吴昊则性格沉稳,动手能力强。
苏瑶将五人召集到医馆后院,郑重地说道:“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苏瑶的学徒了。我希望你们能牢记学医的初心,刻苦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倾囊相授,但更重要的是你们自己的努力。”
五名学徒纷纷跪地行礼,齐声说道:“多谢师父教诲,我们一定不负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