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3章 城门口再出招,太子少师真小人(2 / 2)

“来,这点痛算得了什么。”

“有志气。”

……

第二天醒来,脸色苍白,像是大病一场,人都虚了,走路都不得劲,上马车还需要赵高搀扶着。

“昨晚动静不小,打坏了老乡们不少东西,好好补偿一下。”李景源倚靠在马车上,有气无力的对赵高说道。

“殿下放心,已经做了补偿。”赵高办事向来滴水不漏。

李景源点点头:“回吧。”

虎卫军开拔,继续赶路。路上没做停留,大半天日终于抵达京都。

京都城门口聚集了很多人,虎卫军在前高喝,将城门口的百姓先行驱散两边。

“太子回城,所有人让路。”

一阵马蹄声急促而来,典韦朗声道:“回殿下,太子少师于城门口拦路。”

李景源睁开眼,眉头微皱。

“殿下,太子少师今日中午便到了城门口,一直等到现在,说是要劝谏殿下规矩行为。此事有人在背后推动,已经满城皆知了。”马车外又传来一道声音,是罗网的暗探。

“吕兴巢,已经许久没见过此人了。”李景源对这位太子少师观感极差,言语中有些嫌弃。

按规矩,东宫应配有太子三师和太子三少。

太子三师指的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太子三少说的是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李景源得宠之时年龄还小,熙皇后想让李景源有个快乐得童年,所以衡顺帝当时只安排了一位太子太师教导。

后来李景源渐渐势微,不得衡顺帝看重,三师三少之事被拖延搁置了。

也是因为朝中太子党大臣不满此事,多次请奏疏,衡顺帝这才给李景源安排了太子三少,太子三师始终没有配齐。

再后来九子夺嫡风波起,李景源成了众矢之的,东宫三少中太子少保,太子少傅成了牺牲品。甚至那位太子太师不想受牵连,称病请辞了。

到今日,东宫也只剩下一位太子少师。

这太子少师之所以没被李景源的对手拿下,不是因为他品行端正,清廉刚直,找不到扳倒他的理由。

而是他知道审时度势,擅长见风使舵,是个趋炎附势的真小人。

这种人在李景源身边反倒是好事,他这才得以幸免。

从李景源失势后,吕兴巢逐渐疏远李景源,常常以以各种理由不来东宫。

李景源挑眉:“杀我不成,便改用文刀吗,有点意思。”

“城门口人多口杂,这太子少师在这里拦路,怕是来者不善,需要将他悄悄带走吗?”赵高说道。

李景源摇摇头:“不用,此时将他带走,京都那些人还以为我怕了这位太子少师,我马踏太秋宗打出的气势可就要腰斩了。”

李景源轻笑道:“走,见见这位太子少师。”

虎卫军让出一条路,马车悠悠地来到城门口。

赵高掀开车帘,李景源走了出来,目光落在城门口,年逾半百的吕兴巢穿着太子少师官袍立在当中。

身上浩然正气流动,风雪不加身,形象上看着却有几分儒士风采。

李景源摇摇头:“这种人居然是儒家三品,这儒家啊,真不好说。”

此刻吕兴巢背负双手,仰首挺胸,意气风发,志得意满。

他很喜欢出风头,人越多时他越兴奋。

他此时已经开始浮想联翩,想到明日京都会流传着他吕兴巢一人阻挡千骑,不畏权势规劝太子的传奇故事,有可能成为一段佳话。

甚至想到,此事结束后,如何和好友们吹嘘。

来的时候,他的好友们劝说他不要冲动,说太子已经不一样,不该让太子在人前受窘,真要劝谏应当私下去东宫。

但他们哪知道不在大庭广众下,又怎么会有人知道他吕兴巢的良苦用心,又怎么能让他吕兴巢名传大衡。

不一样,能不一样到哪里去。

吕兴巢对李景源的印象还停留在以前,还认为李景源是那个尊师重道、循规蹈矩,以及有些怂的太子。

况且今日他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而来,行劝谏之事,又特地宣扬的人尽皆知。他不相信李景源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敢对他做出过分举动。

就算事后太子要追究,他也不怕。太子无权无势,拿他这个国子监博士也没办法。

想到此处,他昂首挺胸,整个人又精神了几分。

李景源下了马车,慢悠悠的走过去。

吕兴巢见到李景源,先是一喜,李景源那张苍白的脸,还是以前的羸弱样子,没什么变化。

没什么变化好啊。

他清了清嗓子,准备拿着态度说话。

李景源抢先开口:“吕兴巢,你为何在此拦本宫入城?”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