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阻拦:“你才多大?喝不来这东西。”
小孩子阳气重,喝了受不住容易流鼻血。
“祖母,参茶养血补气,孙儿是给您喝的。”
闻言刘氏笑开了花,直说望哥儿孝顺。
无人知晓,顾知望手心微微渗汗,正在酝酿一场可以计入侯府百年的稀罕大事。
到时候祖母可能不是欢喜,而是惊吓了,多喝点参茶好。
自己拆自己台,戳穿侯府少爷身份的大事那可不叫稀奇?
这个决定是顾知望花了很长时间确定下来的。
爹总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东西都是靠自己实力争取来的才最坚固靠谱。
好比世人观念里视为嫡长是继承家业理所应当的事情,可唯独父亲会私下和他说,给大哥亲封世子位是因为大哥足够优秀,他撑的起整个侯府门楣。
那是基于实力而下定的选择。
顾知望享受了七年原本属于顾知序的人生,那都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身份、亲人、富贵,等等。而本该出身显赫的顾知序却过了足足七年饥寒交迫的苦日子。
李家夫妇早知他不是自己亲子,使劲磋磨,要说起来,这府里随随便便一个杂役都要比顾知序过的舒坦。
当年两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婴儿阴差阳错互换,虽说错不在婴孩,可顾知序七年的不平又如何轻易被一句阴差阳错就能抹去的。
七岁的顾知序尚且祈盼一丝亲情,十八岁的顾知序早被那个充满虚假的家,那个刻意隐瞒的秘密耗尽原有的良善温情。
而上京的顾家,看轻折辱的权贵子弟,以及顾知望,都是加剧他扭曲,泯灭,彻底走向陌路的主要因素。
是呀,大兴朝战无不胜,开疆拓土的大英雄,大将军,没什么不好的。
可顾知望来来回回看那本书,最后却从那字里行间中悟出了一抹悲凉,一生孤寡,四处征战,众叛亲离。
竟是没有一个亲近的人。
他的眼里只有鲜红的血液流淌,真正将自己活成一把帝王手上的刀,无情无欲,无家无室。
到最后无战可打,宝刀生锈,于空荡荡的将军府内闭眼长辞。
顾知望好奇过书中的顾知序最后可想了些什么,是否后悔自己的选择,又有没有在心里怨他骂他,或是——想要一个截然不同,圆满的人生。
父母疼爱,娶妻生子,建功立业,儿孙满堂,一路顺顺畅畅走下去。
到如今,顾知望反倒感谢这本书的出现,能让他有机会改变一切。
至于为什么非要挑在这月底所有人在场的时刻说。顾知望抬眼瞧了瞧他娘,云氏回以溺爱一笑。
啧,有点头疼。
书里的留言都说娘是反派。
他也是琢磨了半天才明白意思,反派说的是那些坏事做尽,丧尽天良,专和主角对着干的人物。
娘连杀只鸡都不敢,从不无故责罚下人,最是和善,和反派两个字可扯不上关系。
而之所以让人如此气愤的起因,就出在顾知序到上京认亲的这一段。
最先得知顾知序存在的人便是云氏,最后也终于从钱嬷嬷口中得知了当年之事,伤心欲绝后,她不是选择将亲儿子认回来,而是叫人遮掩顾知序的存在。
也正是这一番操作存在,让顾知序和顾府相认又是经历了几次波折。
从书中情况看来,这事要是先让娘知道,说不准娘真能干出刻意隐瞒将错就错的事来。
所以他才挑了这么个场合,准备来个先斩后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