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崩崩崩……
固定栓纷纷脱离机甲猎人的外装甲,承受着巨力的合金索发出连串犹如弓弦松弛震动空气的闷响。
接近两千吨的钢铁造物在重力的作用下飞速下降,于此同时,一些重要的部位也全部开启了隔断,防止海水的涌入。
机甲猎人驾驶员们早在之前直升机进行接力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入驻,此时纷纷控制着机械躯体调整好落水姿态。
轰!轰……
一连串巨物落入海水的动静穿透了暴风雨的阻隔,压过了波涛汹涌之声。
这些相对于巨大体型来说有些过于轻便的机甲猎人体现出了不错的平衡感,竟然没有由于瞬间阻力的作用而失去平衡。
然后巨量的海水浸没了机甲,沿着无数缝隙和机械结构充斥了机械体的大部分体积。
这与开菊兽入水的原理基本相同,说不定就是人类从开菊兽身上学到的经验。
“所有阀门关闭,准备往海底下沉!”
出于谨慎考虑,人类并没有直接在虫洞正上方投放机甲猎人,毕竟安全第一,海底如今是个啥情况谁也无法完全肯定,而且深海水域现状仍存在诸多未知风险。
同步部署的还有配备独立电源的水声通讯浮标阵列,这些装置将悬浮于海面充当中继节点,保障机甲部队与陆基指挥中心的联络畅通,作为机甲猎人与破碎穹顶基地之间的通讯中转站。
因为一旦进入海底,大多数通讯系统都会失效,也就只有这种对声呐进行跳频编解码的水声通讯系统能够以无线缆的方式正常运作了,毕竟鉴于深海环境对常规通讯的阻断效应,这套采用声呐跳频加密技术的设备成为唯一可行的无线解决方案。
以环太世界的科技水准,这套系统在普通环境下的稳定传输距离达到十公里以上,在机甲剧烈运动的情况下虽然因为海水的扰动有效距离缩减得厉害,但是也足以完成深度不超过四五百米的海底通讯了。
当然信号的带宽显然是远远无法跟手机信号之类的相媲美了,尽管传输速率与陆地移动网络存在量级差距,仅支持语音通话与微量数据传输,也就是远程对个话、传输一些图片和检测数据之类的。
“通讯连接已确认!”
“驾驶员神经元连接达到百分百!”
“所有机甲猎人准备!”
“穹顶进入战备模式”
搅动着大片水流,巨型钢铁战士伴随涡流持续下潜,当机械足部嵌入海床沉积层时,稳稳踩在了海床之上,此时行动这才算正式开始。
驾驶员们需要驱动着钢铁之躯在海底步行一段距离,在几公里后,方能抵达预设攻击阵位,真正进入作战半径。
于是,轰轰隆隆的沉重脚步声开始不断在海底回荡,沉闷的液压运转声与海底震荡波在深渊中层层扩散。
如果是在电影之中,这时候大概要配上一段让人血脉偾张的BGM才足够应景,不过对于这些真实世界的人来说,也只能通过通讯系统中的简单对话让这些深入海底的战士们知道,自己并非孤军作战。
身边还有战友,远方也还有无数人在支持着他们。
汹涌暗流中并非孤身一人,既有并肩而行的钢铁同袍,亦有后方的万千灯火。
“还有四千米!”
“继续前进!”
从基地传来的命令稍有延迟,不过也勉强能够达到正常对话的节奏。
不过对于身处海底的机甲猎人们来说还有一个问题:这时候别说是半公里了,实际上他们连机甲脚下的地面都都看不清楚。
五百米的海底还不是彻底的无光区,但是凭借驾驶员的正常视觉肯定是啥也看不到的,而机甲上配备的探照灯也只能照亮不大的范围,考虑到机甲猎人的巨大体型,这样的光照范围就显得太过狭窄了。
所以视野差是肯定的。
他们只能切换到仪器探路,通过一些声呐设备和作用距离更短的其他探测手段来模拟显示出地形。
还好,一路上非常安全。
虫洞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