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三娘痛快喝了两大碗鲜甜鱼片粥,肉包子只吃了一个,浑身冒汗长舒了口气。
“还第一次感觉粥也能这么好喝,口感咋就这么绵滑呢,乔乔你放了什么啊?”
盛乔喝了口温水笑道:“没什么,就是方才买米的时候,我挑的一种比较圆短的大米,价格也比普通稻米要便宜些,没想到用来熬粥熟烂得快,还比一般的米要绵滑许多。”
“圆短?是哪种大米?”
小冬嗖的跑去厨房抓了把米过来,“就是这个,姑娘买了两斤呢,还剩不少。”
虞三娘伸手接过,神色思索,“原来是株洲新出的圆粒米,这种米做的饭口感过于软烂,大多是些牙口不好的老人家才会喜欢,所以虽然价格便宜,但市场不大…”
盛乔微微挑眉,“姐姐,我再给酒楼写几个粥的配方吧,就用这种米。”
“哈哈,我正有此意!”
虞三娘把米还给小冬,思索着点头,“可巧,那日在码头刚见到你的时候,我跟几个相熟的东家正在谈有关这种大米的问题,得知株洲这季盛产的圆粒米大批滞销,价格虽低但却无人问津,看来我还得亲自跑一趟株洲了…”
她名下的万安楼分号就有六家,还不算上客栈和饭馆,若是购入价格便宜的圆粒米,同时在所有食肆推出新粥品,那赚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株洲远吗?那姐姐得去多久?”
“不算远,来回十天左右而已。”
来回十天还叫不算远?
盛乔有些无奈,见虞三娘兴冲冲起身。
“我先出去给你找个稳妥的大夫,还有稳婆,明天就启程去一趟株洲。”
*
待盛原抄好了几个粥的配方,虞三娘就带着三个人回来了。
“这位是街头药房的钟大夫,这位是隔壁锦荣巷的方婆婆,跟我也是相识的,附近有人生孩子都会请她上门。”
虞三娘说着指向身边的一个中年男人,“这是严钦,帮我管理庄子的,对京都的一切都熟悉,明日阿原就要去书塾,每个月才能回来一两次,乔乔现在不方便日日出去买菜,盛叔和小冬也还不熟悉官话,所以我让他先在这住下帮着你们管管家有个照应,待到乔乔生产后养好了身子再回庄子里去。”
严钦恭敬点头,“严钦见过二东家。”
盛乔连忙虚扶一把,“严叔客气了,叫我盛乔就行,以后家里就多多麻烦您了。”
客套一番,大伙进了厅里坐下,老大夫沉吟着给把了脉,片刻扬眉呵呵一笑。
“娘子怀的可是双生子啊,放心吧,脉象沉稳有力,大人孩子都好着呢,只是娘子身量娇小,切勿多食多躺,适当的活动散步可以避免胎儿过大。”
盛乔微笑点头,“我记下了,谢谢大夫。”
旁边方婆子笑眯眯拉着她上下打量,“娘子这怀相好哇,准是两个听话的孩子,不折腾人的,娘子也放宽心,我老婆子给人接生几十年,双生子也是遇过好几次的,都顺顺利利的呢。”
“不折腾,听话着呢,谢谢婆婆,那就承您贵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