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试图证明别人是错的,你的人生,就已经被别人绑架了。”
骆炳朝扭过头去,不再理辛然。
走出审讯室,梁浩有点挫败地说:“我觉得,你的话他并没有懂。”
辛然不以为意:“他不会听进去的。但是人的认知很奇怪,很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我只是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他遇到某件事的时候,会忽然冒出个莫名其妙的念头,他也许不知道这个念头从何而来,但也许会对他有帮助。”
梁浩忽然觉得,这个人冷漠的外表下原来藏了一颗柔软的心。不由有点歉疚,他之前误会了辛然。
还没等他开口说些什么,辛然又说:“我觉得,他还是有些不对劲。”
梁浩一呆,问:“怎么?”
“他口口声声说被人看不起,说想要报复,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个年纪的孩子,都很敏感,有些想法不知道是哪冒出来的。”
“骆炳朝的确敏感,这也让他成为了非常容易受心理暗示的类型。我担心,他这些想法都不是自己的。”
梁浩心头隐隐有些不安:“什么意思?”
“他说那些话的时候,我总觉得哪里不对。我总觉得他整个人是空的,就像个提线木偶,被什么牵着走。”
梁浩心头一惊:“你是说他是被人操控的?”这种感觉,他也有过,那两个连环杀人案,总让他觉得蹊跷。因为最后找到的两个嫌疑人都不像是会那样设局的人。而且,在两个嫌疑人的尸体上发现了一个系列的画作。可是这一次,没有画。想到这里,梁浩心中的不安更浓了。
辛然摇摇头:“我不知道。只是感觉。每个人犯罪的时候跟平时的行为其实都是相似的,我虽然对他不是很了解,但从他身边的人的反馈看来,以他平时的行为,不太像是个能做出这一整套计划的人。”
“需要再审吗?”
辛然摇摇头:“我并不觉得他知道他这些想法从何而来。他会觉得那是他自己的想法。” 辛然看着梁浩手中厚厚的一沓资料,问:“里面也没有蛛丝马迹?”
梁浩看了看那沓材料,有些头疼地说:“我试试。”
梁浩心想,他手底下那帮崽子如果知道这馊主意是辛然出的,估计把他生吞活剥的心都有。
两人正在走廊说着话,忽然一个小刑警过来,神色凝重地说:“头儿,你来看……”
网上出了篇新闻,详细报道了整个案件的经过,涉及人物细节非常多,虽然未成年人使用了化名,但指向性非常明显,认识的有心人一猜就能猜到文中的小辉就是骆炳朝。
梁浩简直要出离愤怒了,吼道:“谁干的?”这么详尽的消息,简直让他以为是刑警队写的工作报告。
没人回答。
小刑警是新人,还不知道梁大队长发怒的可怕,十分不怕死地说:“头儿,下面还有。”说着拉到了评论区。
评论区里一片乌烟瘴气,很多人义愤填膺地骂小辉,说这样的人渣就该死,否则长大了也是危害社会。
梁浩心一凉,骂道:“混账。”
还有人说,就该改改法律,把受刑罚处罚的年龄降低。
小刑警看着那条评论,说:“没准这样能让这些孩子小心点。”
“罚了他们,然后呢?让他们带着不良记录过一辈子?如果他们在监狱那样一个不正常的环境长大,又能长成什么样?就算他们长大了,懂事了,想改,还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吗?”
小刑警没想到一想最嫉恶如仇的队长会说出这样的话,嘀咕道:“小小年纪就这样,长大能好吗?”
“所以呢,就剥夺了他们的机会?”
小刑警不吱声了,梁浩又往下看。有人评论道,现在的孩子怎么都这样。这个案件中不论是小辉还是小超都没有教育好,父母和学校应该承担很大的责任。
小刑警不由感叹:“这些祖国的未来啊……真让人担忧。”
“未来?”一直没说话的辛然突然开口:“他们是世界,是当你老态龙钟无力反抗时,不得不面对的世界。”
这话说的小刑警一个激灵。
人是无力理解未来的,他们只理解过去与当下。所以,拿未来作为动力,是不起作用的。也不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负有的责任。而事实是,他们在生命的每一个节点上遇到的都不是虚幻的未来,而是现实,让他们会对过去追悔莫及的现实。
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想,就会明白,他们扔给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其实是一种社会责任。否则,每个人都将要承担恶果。也许,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长和老师是最主要的力量,他们不尽责,是应该受到指责的。但这不能成为其他人推脱责任的理由。社会环境其实也很重要。不管是小超还是骆炳朝,家长老师不可能教给他那些违法犯罪的方法,更不会给他们那么多消极信息,能让未成年人接触到这些信息,是每个人应该反思的问题。
这篇报道,最让梁浩担心的地方是八道街的名字被明确点了出来。评论区很多人都说那里需要整顿,有些人甚至态度激进。不知道那里的孩子,以后会不会遭受偏见。骆炳朝这样的极端例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孩子还是积极向上的。他们也许也遭受过不公待遇,但希望用加倍努力改变生活;也许随遇而安,在自己的日子中找到乐趣,幸福满足。如果他们因为这个个例而受到伤害,那对他们太不公平了。
梁浩怒火中烧,把那摞资料扔到小刑警桌上:“分配下去,查查里面有没有可疑的信息,特别是有诱导犯罪倾向的。”
小刑警嘴巴张成了O型,半晌只憋出一个“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