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尾声(大结局)(2 / 2)

律师走后,约瑟夫收拾起文件,问我:“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我靠在椅背上,茫然地看了他好久,才道:“你说,傅昭和玉,就是我的亲身父母,他们还活着吗?”

“活着。”约瑟夫的回答太干脆。他是绝不会骗我的,那就是说……我兴奋地跳起来。“你怎么能断定?难道你有证据?”

“没有。”

“不,你有的。对!那张明信片!我怎么忘了,那张明信片!”

“你是说这个?”约瑟夫从口袋里掏出明信片递给我。他早有准备。

我接过明信片,激动地手直发抖。明信片已经发黄,很旧,有明显的折痕,边沿磨损很厉害,有些字迹都看不清了。

“这是马蒂的精神寄托,他始终带在身边,在监狱里也带着。”

“这是昭寄来的。”

“不是,我们都知道这不是昭寄的,但谁也没说。马蒂也知道,但他没办法,只能麻痹自己。”

“怎么会……”我仔细翻看着明信片。

“第一,如果是昭写的,他就不会写得这么简单。他知道马蒂有多想他,多痛苦。第二,昭不知道你叫翼儿,你的名字是昭走后,马蒂和玉一起起的。第三,你看这字迹,是工整的印刷体,昭没必要这样写。如果是惯常的书写体,昭的字迹马蒂是认得的。”

“那这个……”

“应该是玉寄的。”

“我母亲?”

“对。在盖世太保的档案里,甄玉小姐死于柏林轰炸。假如玉署上自己的名字会给马蒂带来麻烦。马蒂一直受到监视,他始终不是他们可以完全信赖的自己人,国外来信就查得更严了。玉清楚这些,但她又必须给我们报个平安,于是,她用昭的口气写,同时,她给了马蒂一个自欺欺人的理由。昭对我说过,肯定也对玉说过,他最担心的就是马蒂,一个人,孤独、绝望,失去活下去的勇气。玉真的是很爱昭。”

“是啊,她太爱他了,太了解他了。不仅甘愿牺牲自己,还舍得搭上自己刚出生的儿子。”

“海因茨!”反应一向有些迟钝的约瑟夫忽然异常敏感,立刻大声呵斥,“你知道当时的情况不允许,没有一个母亲舍得丢下自己的孩子。”

“我知道,别生气,我只是开个玩笑。”

约瑟夫到底是我的亲人,一个微笑就缓解了他的怒气。

“这之后就再没联系吗?”

“后来,马蒂按照这上面的地址去信,”约瑟夫指了指明信片,“也给昭和玉留下的家里地址去信,玉的叔叔回国时,马蒂也让他们带信,但是都没有回音。没有办法,马蒂明明知道这明信片不是昭写的,但这是他的救命稻草,是他心中唯一的寄托。”

“那么我呢?”我有时真恨自己,都那么大了,已经是一家之主了,却还不受控制地时常表现出幼稚。

“那都怪我。其实我是离不开马蒂的。不回来,我能去哪儿?但我却过不了自己这一关。马蒂几次来要我回家我都没答应。这让他以为我不愿意见到他。所以在我回来以后,他就很少回家了。”

又钩起约瑟夫的伤感,我更加自责。

“既然再没联系,你怎么肯定他们都还活着?”

“那是到战争结束以后,马蒂被捕,接受审判。本来,作为全程参加那些实验的党卫军上校,即便认罪态度良好,主动坦白、揭发罪行,无期还是免不了的。没想到在最后关口出现转机,检察官收到一封来自中国的信,讲述了当时马蒂救护昭和玉的全部经过,落款就是傅昭和太太甄玉。再加上克里斯汀•施拉科夫中尉和娜塔莉父母的证词。马蒂一直想办法保护着娜塔莉,但不幸的是娜塔莉还是在战争结束前死于集中营的死亡转移。娜塔莉的父母则活了下来。克里斯汀•施拉科夫中尉在44年的下半年从集中营应招入伍,他也活了下来。他们的证词和其他接受过马蒂帮助的犹太人的证词,使马蒂的刑期由无期变成了十五年。”

“你们看到那份证词了?是我父亲写的?”这时我那一丝孩子气的怨恨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胸中满满的憧憬。

“看到了,是昭写的。”

“这么说,他们活着?”

“当然活着!”

“可已经过去二十年了?”理智告诉我,这很可能又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中国的抗战有多惨烈,你知道吗?”

我点点头。在日本,有关侵华战争的文献记录很少,但还是有一些的,我也接触过不少。

“那样的战争他们都熬过来了,这和平的二十年……”

“对,说得对,他们活着,一定活着。”我不由被感染。从那灰白的头发,没有视力的眼睛,我看到他们的爱恨情仇,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下浓浓的亲情与深深的眷顾。“我要去找他们。我决定,先回一趟日本,把那里的事情结束了,然后就去找他们,去中国找他们。”

全文完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