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张仲坚举杯,这个历史上被称为虬髯客的黑胡子大汉。再次展现了他豪爽的一面,哪怕是被这刀子一般的烧酒给烫着了喉咙,仍旧拿起酒壶往自己的嘴中灌去。
“真壮士。”李愔叫道“今日便舍命陪君子。”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愔也没安排行程,刚巧趁着赤尾屿周边属于暖流区,李愔便给其中的几个工匠吃了几枚记忆胶囊,大多数跟物理学有关的东西。
果然,跟上一次张九龄吞食记忆胶囊一样的情形。这几个人刚把记忆胶囊吞下去,系统便不断的发来提示。残留在这些人的脑海中只是一些非常模糊的物理公式和物理现象,甚至连高深一点的物理知识都被系统强行抹去。
不过这就很可以了,李愔已经很满足。他生怕自己为了推行一个牛顿第一定律,得在报纸上洋洋洒洒的写上个七八千字。还得遭受各种老夫子的质疑和指责。
有了这些人作为种子,未来物理学在推行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问题,找时间他再找几个人推行下化学和其他学科的东西。
那几个领事的工匠还不知道,自己冥冥之中已经成为了大唐物理的历史奠基人。
就这样,李愔没事便拉着虬髯客询问关于隋唐时期各式各样壮烈的英雄传奇。
虬髯客出生于富贵之家,走南闯北之际自然也修炼得好口才,和李愔聊天扯皮自然不在话下。许多原本平淡无奇的故事在他嘴中开始活色生香,隐隐约约之间各色人物都有了魂灵。
而其他人则在船上补习着物理知识。作为大唐最优秀的工匠,他们本身就具备了很高的实践技巧,这些物理知识一接触便很容易上手。
李愔偶尔询问一下,才知道他们的在短短的十几天内居然完成了初中级别的物理知识,当然高中级别已经有人在接触了,只是那几个领事工匠的记忆实在混乱,再深一点的物理知识实在是挖掘不出来,只能提出几个非常明显的现象给大家讨论。
李愔心里明白,要想让他们真正接触到高中级别的物理知识,一定得让大唐的数学再上一个阶层,这件事需要耗费多久他心中没有底。
但是数学这个东西,是所有学科的根基,是逻辑的重心,他不敢轻而易举的拿出胶囊来让大家获得数学知识,只能让他们慢慢的去累积,告诉他们研究的方法。
“再等等吧。”李愔自己安慰自己。元宵节也在这样的日子中不知不觉的过去了。
过了元宵,李愔便打算启程回去了,本来还打算离开琉球岛后用几天的时间游行到高句丽附近,看看他们的海防和周边的环境。
在后世,东洋扶桑的那群家伙便是从海上进攻的高句丽。从那一块地方进攻简直势如破竹,不要太轻松。
然而从长白山一带对高句丽进行狙击,却要翻越崇山峻岭,光是后勤都跟不上。这也是大隋屡次进攻高句丽都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