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41.地宫上(2 / 2)

在最外侧打开的两间屋子里,土木结构的墙壁已经因渗水而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塌陷,屋顶嵌的石板也有的掉落之后碎在了地上,屋顶的石板上全都有绘制出的祥云、飞鸟、鸾凤、飞天等仙宫景象,即使是碎裂的石板也需要拼合起来。这让地宫的发掘工作又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

林其到的第二天就开始跟着古老参加现场的发掘工作,他的任务是跟随两个有经验的考古工作者一起勘探通道里是否有他熟知的机关或暗纹。任何一处他发现的秘录图纹,都会有工作人员跟上来,拍照记录,并在旁边摆放标签以作标记。

这是林其第一次参加现场考古,而且一来就是这么大场子。

考古工作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好,现场绝称不上干净。向下的墓道里哪怕垫了木板海绵也湿漉漉的,有时会踩出一脚泥浆来。好在毕竟地宫规模大,整体还是很宽敞的。

林其沿着墓道仔细观察。

这一条通往地宫深处的通道有五六米宽,三米多高,足够一辆大车驶入。整条路面都是由一米见方的石板铺就,光洁而整齐。石板表面刻着祥云纹,仿佛在昭示,这是一条登天路。

目前通道已经清理出十几米,前方依然倾斜向下,隐藏在黑暗中,但已经有不少仪器在扫描深处的宫室构造了,只是在未确认各处空气指标和有无其他危险的情况下,不许人员进入。

没有危险可以进入的这端通道两侧共计清理出四间宫室,分别陈列着一些出行的仪仗、车马、鹰犬及从人塑像。林其在几尊雕像的衣着纹饰上看到了自己熟悉的花纹。他默默的指出来,让工作人员拍照记下了。

有一处图纹让林其有点担心,看上去极像一种机括的变形。而那种机括,林其记得在秘录中,是专门用来做弩匣针匣之类射击机关的。

林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古老,古老点点头,示意林其来看目前的扫描复原图。

根据目前得出来的部分扫描图加以推测和完善,这是一座非常典型的宫室,再往前往下,墓道还有二十余米长,顶部为拱形券顶,在这段路中还有两座宫门。在这两座门后应该才算正式进入了地宫,目前都还在墓道之中。但因为墓道过长,石门又厚,更具体的结构图目前无法得知。

同时扫描结果告诉大家,古老的小心谨慎和林其的发现都是正确的,下一道石门是封死的,只能拆卸,不能推开。石门后的墙壁中有疑似机关的装置,不能贸然进入。

考古队很快就推进到了下一座石门跟前。

这座石门其实也是双扇推门,只是门后有一道事先造好的沟渠。在墓门关闭的时候,有人用长钩子从门下探入,将一枚或者数枚石球钩入沟渠中,使之掉进机括的位置卡住石门。这样门一旦封闭就无法推开,只能强行破坏。

考古队对于这种情况很有经验。

一个字,拆!

石门后的机关也是同样。先拆墙,再拆机关,争取让机关无伤取出,这样还能研究一下古代机关结构和杀伤力。

也幸好这座地宫虽然规模宏大耗费不少,但实际并非武则天乾陵那种。虽然都是“因山为陵”,唐代的地宫都是取一米多长,半米左右宽的石条,以燕尾形细腰铁栓板固定在一起,再将石条两两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再用锡铁融汁灌注,把铁棍和石条熔为一体的同时,也将石条紧密连接贴合。

在林其目前浅薄的考古知识储备里,他觉得那种唐代地宫的石墙,除了暴力拆除,恐怕是再无计可施了吧。估计这也是唐代陵寝很少被盗的原因吧。除了炸,根本进不去啊!等炸了,你是进去了,可警察也进来了啊。

这座地宫却不同,墙壁虽然也是用石条嵌筑,两层石条之间还有一层夯土,但石条之间却并无那么紧密的连接。虽然可能当时也用了一些秘方使之贴合,但现在这地宫它渗水了啊!过大的湿度让土层质地产生变化,这也给考古队的拆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