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小径上,仙音娘子缓步走着,楼上风灯高挂,两旁的纱灯里的烛台快要燃尽,火光幽微,远处传来打鸣声。
这是醉仙楼一天里难得安静的时刻,岁星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偷偷离开,她并不觉得意外。
仙音娘子和岁星相识八载,现在想来,她看得最多的是岁星的背影。八年前,岁星破了琴魔释心的音阵,作为阵眼的自己,自知难逃一死。
可棍头离眉心只有一指的距离忽的收了势,风声从耳边呼啸而过,年轻的红衣僧人持棍转身而去,仙音娘子匆忙地抱着她的琴,匆匆追上僧人的脚步,亦步亦趋地缀在他的身后。
僧人问她,要跟着自己到何时。仙音娘子答不上来。
僧人又问,你要去哪里,她依旧是摇摇头,
僧人笑笑,道:“那我便带你去一个地方,可以给予你庇护。只不过,你也需要付出一点代价。”
除了弹琴,自己一无所能,也不会武功,有一处庇护之所,安身立命之地,仙音娘子无法拒绝。
可就在方才,她还是会忍不住想。要是当年有上前一步的勇气,若是选择了随他漂泊江湖,自己是不是也能等到他一句无奈的叹息和温柔的怀抱。
昏黄的风灯下,摇曳的火光映出了仙音娘子苦涩的笑容,从湖畔走过,手中的丝帕被秋风卷走,落到湖面上。她抬手,看了眼空荡荡的手心,笑了笑,快步离去。
乌黑的骏马载着岁星和清乐奔入一片山林,深秋时节的山林寒气逼人,清乐裹着披风,被岁星环抱在身前,打量着绚烂多彩的山林。
奔驰的骏马从山林间静谧的湖泊边飞驰而过,惊起了林间的飞鸟,湖边饮水的麋鹿悠悠地转过头,看了眼如风一般的快马飞过,又低头饮水。
越往南行,山林间的变化就越小,满目青葱翠绿,仿若盛夏。
岁星选的路,僻静荒芜,多数时间都在山林里穿梭,少有人烟。走了两天,他们才到了一个不大的镇子,穿过镇子,翻过一座山后,岁星明显放缓了脚步。
清幽的月光照在掉落的门板上,村子里,没有人声,没有灯火,只有哒哒的马蹄声和四周鸮的啸叫,坍塌的土墙露出了灶台上整齐的摆放着锈了的锅和旧碗,以及地上零落的白骨。
昼伏夜出的鼠类被马蹄声惊动,到处乱串,月光找不到房里一片漆黑,只能听到咔哒咔哒一阵碎裂之声。
荒芜的村子在月色下,萧瑟又阴森。一股冷风袭来,草丛发出沙沙声。
从村子穿过,往山上走,杂草下便是一条在山间开凿的山道,两旁的杂草已经半人高,月色清幽,山林间草木繁茂,叶隙间偶尔会渗透的冷光,落到林间的枯黄的落叶上。
岁星牵着马,清乐坐在马上,走过漫长幽暗的林间小道,才听到流水声,越往前走,水流声便越大,穿过山间的溪流,往前走一炷香的时间,便看到一条残旧湿滑的石阶,石阶尽头树丛掩映中露出了屋檐的一角,檐下的铜铃在月光下散发着淡淡的光。
岁星把马拴在石阶前的大树下,把清乐从马上抱下来,拾级而上。
“有一年,村里发生了疫病,大夫都束手无策的病,硬是给一个不知从哪里来的老和尚给治好了。后来,老和尚便带着他的几个弟子,把山巅的古寺整饬一番,便定居了下来。村里的人感激这些和尚,他们管老和尚叫活菩萨,是佛祖派来救他们的。”
山间水雾重,石阶上长满了平台苔藓,湿滑难走,岁星却如履平地。清乐走得小心翼翼的,不一会,就被岁星落在了后面。清乐抬头看到了月色下岁星挺直的背影,在石阶上,孤寂又单薄。
“老和尚是庙里的主持,整个寺庙上下也不过十来人,年龄参差不齐,都是主持捡来的,有被父母抛弃的婴儿,也有无家可归的孤儿。”寺门前的岁星停下了脚步,道:“主持相信,人心存善。哪怕恶人,放下屠刀与执念,一心向善,也能成佛。”
厚重的山门缓缓开启,岁星回过头,对站在自己身后的清乐道:“这点上,你们两挺像的。”
※※※※※※※※※※※※※※※※※※※※
可能会有虫子,大家将就着看,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