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十七章(2 / 2)

将要说的话在心里面过了一遍腹稿,太平才大着胆子道:“阿娘知道父皇要禅位于太子了吗?”

武皇后的手蓦地停在了太平的脸颊上。

“这话谁同你说的?”她的声音之中,带着不怒自威的压迫感。

饶是清楚母后对自己的疼爱,太平此时也骤觉来自心脏的压力。

情势紧张之下,她的脑筋转得也格外快,马上答道:“这样大的事,怕是早传开了吧?”

是问句,却也是肯定的口气。

这种肯定的口气,使得武皇后流连于她脸上的怀疑目光,淡了下去。

武皇后的手掌仿佛重新又恢复了活力。

轻轻拍了怕太平的脸颊,武皇后含笑道:“家国大事,自有爷娘做主,你一个小女娘,好生过活就是了。”

言外之意,太平合该只是享受身为大唐最受宠爱的公主的所有荣光与富贵,这种事,实在不需要她来操心。

太平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她已经是及笄之年,母后却还当她小孩子般看待。

这让太平心极不甘。

而且,于不甘之外,太平还有另一重想头:难道以母后之眼光格局,当真看不出父皇此举,所存的隐患吗?

武皇后见女儿皱着眉头看自己,不耐烦地撇撇嘴。

捏着她的小脸儿道:“有什么话便说,做什么丑样子?”

她可不喜欢看到女儿肖像自己的五官,被拧巴成那么难看的模样。

太平的表情,并没有因为母后的嫌弃而改变。

为了母后的面子,她也只稍稍松缓了些拧起的眉头,却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武皇后睨着她。

太平熬不住这样被她瞧着,只得说道:“孩儿已经到了及笄之年,不是小孩子了。”

武皇后闻言,神情微震。

她恍然意识到,自己每日里忙忙碌碌,忙着为皇帝侍疾,忙着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忙着盘算着将来,忙着打算每一步,日子流水一般逝去。她好像忽略了特别重要的一件事——

她的女儿长大了,已经到了该婚嫁的年纪。

这般想着,武皇后心里便涌上愧对女儿的感觉,面对太平的时候,整个人的气场,也不是那般的强悍了。

身为武皇后唯一的疼爱的女儿,得益于母后无所芥蒂的宠溺和时常的亲昵,太平对母后的情绪感知,还是很敏锐的。

她马上就意识到,母后的气场不那么咄咄逼人了,似乎肯听自己说几句话了。

太平定了定神,大着胆子,将自己准备好的一番话,说了出来。

“弘哥病重,父皇是慈父,为他忧心,恨不能让他的病马上痊愈,孩儿省得。孩儿又何尝不期望弘哥痊愈?可是——”

太平说着,细细去探母后的神色。

见母后面上没有不悦的表情,才续道:“……父皇为了给弘哥冲喜,许诺什么,都可以想象。唯独是皇位……孩儿斗胆做一设想:将来弘哥痊愈,父皇禅位于他,将会如何?父皇退位为太上皇,安养于宫中,于他的身体的确是一件好事。然而,彼时朝廷上下又如何?有太上在,一旦有重要国事须决,臣工们是该奉行弘哥,还是该奉行父皇?”

她这番话说得隐含,内里的意思,以武皇后之精明自然辨得清楚。

左不过就是,皇帝如今许诺,届时一旦太子痊愈,他真的能够禅位吗?

而就算是皇帝届时退位为太上皇,众大臣可愿意服从新皇帝的命令?有大事需要决断的时候,是听从现任的皇帝的意思,还是听从太上皇的意思?

说白了,坐拥天下许多年的皇帝,当真甘心从此之后,安居宫中,不问政事吗?

他如今也病着,政事多托给武皇后决断,而一旦他的病好了,他还会乐意放弃手中的大权吗?

权力是个太过美好的东西。

武皇后深深体会过它的滋味之后,都舍不得放弃分毫,何况是名正言顺的大唐天子?

将来,如果太子继位,会不会造成皇帝与太上皇的两个朝廷、两套班底?

日久天长,会不会生演出不可预料的祸事?

试问,当了皇帝、名正言顺的太子,到时候真的乐意有一位“太上皇”对自己指手画脚吗?

听了太平这番话,武皇后的第一反应,还是如之前听了婉儿的那番话之后的反应。

她很想问问女儿:是谁教你说的这些话?

然而,相比于上官婉儿,武皇后更了解自己的女儿。

她的这个女儿,容貌像她,性格也像她,那股子聪明劲儿,更是像极了她。

虽然关于禅让这件事,太平所担忧的,与她所担忧的,并不相同,但她们所期待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她们都不愿让这件事发生。

武皇后很清楚,相比于自己所谋的一大盘棋,太平所想所忧,才是真真正正与“国祚安稳”有关的。

心底里,武皇后为自己的女儿有这样的格局,为自己的女儿肖像自己而感到高兴。

可是另一面,武皇后却不愿意看到女儿如此作想。

她这半生,为了“活出个样子来”已经付出了太多。她身为女人的事实,她的血统出身,注定她要变成如今的她。

但是,她的女儿,太平是不同的——

太平是大唐的公主,她的尊贵出身,注定了她可以无忧无虑地度过一生。

除却那些包覆着“宏图大业”外皮的盘算和计划,武皇后还有一个祈愿,那便是:她的女儿不要重蹈她的覆辙,她的女儿可以安享一世的富贵荣华。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