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百二十三章(1 / 2)

对于历史上鼎鼎有名的狄仁杰, 婉儿的印象, 尚停留在影视剧里那个胖胖的中年人的形象。

以及那句被玩儿成梗的“元芳, 你怎么看?”。

在这个时空之中,婉儿第一次见到“真实”的狄仁杰。

却是一个瘦高的,年过五旬的老者。

在这个时代, 五十岁的人已经可以被称作老人了。

眼前这个老者, 虽然须发上皆掺了白丝,但精神矍铄,腰板也是挺得极直, 向太后叩拜的礼数,也是一板一眼,分毫不差。

唯有, 当他步入紫宸殿的时候,余光瞥见一旁琴案前侍立的婉儿的时候,眼中有一抹诧异闪过。

武曌似是根本就没看到狄仁杰注意到婉儿存在这件事。

她微笑着免了狄仁杰的礼, 又命赵应“赐狄公座”。

狄仁杰忙称不敢。

武曌却不认可:“狄公三朝老臣,应该的。”

狄仁杰听她提及太宗和先帝, 微微动容, 方谢了座, 在椅上搭边坐了。

武曌又命人看茶。

与狄仁杰叙了几句家常,问了府中安好之后,才徐徐道:“此番召卿入京, 卿可知所为何事?”

她的语气很客气, 狄仁杰的礼数也颇周全。

他自椅上欠了身, 道:“请太后明言。”

“那么朕便直言了。”

“是。”狄仁杰道。

“朕要卿出任豫州刺史,卿以为如何?”武曌问道。

虽然是官吏任命,上位者说什么是什么,做臣子的绝无更改的余地,但她显然摆出了与狄仁杰商量的架势。

足见对狄仁杰的重视。

狄仁杰微怔了怔,面色未变。

依旧欠身道:“请问太后,这是陛下之意,还是太后之意?”

陛下,当然指的是尚未正式登基的新帝李旦。

武太后似是已经料到他的反应,面上表情未有分毫变化。

“新帝尚未登基,朕是太后,代新帝处措军国大事,”她顿了顿,盯着狄仁杰,“此是先帝遗命,卿应该是知晓的。”

先帝遗命是让李显即位,军国大事决于太后。武曌自动地将这个遗命,转到了李旦的身上。

狄仁杰的眉头微不可见地皱了皱——

李显是个不顶用的,朝臣们除了韦家的人,没人觉得他适合当皇帝……这倒也罢了。

问题的关键是:出任豫州刺史,例行任命而已,何时成了军国大事了?

“太后,臣以为……”

武曌抬手止住了狄仁杰还想说的话:“朕知道卿想说什么。”

她从书案上拿过一样物事,递给赵应。

赵应接了,呈给狄仁杰观看。

那竟是一份扣了玉玺的圣旨。

狄仁杰忙起身,恭敬看了内容。

继而哑然。

他抬头,难以置信地看着武曌:“太后,这……”

武曌向她点了点头:“朕的孩儿,太宗、先帝的血脉,就托付与你了!这,总算是军国大事吧?”

狄仁杰捧着圣旨的双手微微颤抖,身体缓缓地拜了下去:“臣,必不辱使命!”

狄仁杰退下了。

武曌疲倦地揉了揉眉心。

忽觉身旁有裙裾拂动的声音,接着,一抹熟悉的气息袭来,有一双手搭在她的背后上,轻柔地按抚。

“站得累了吧?”武曌感觉到身后之人的温柔体贴,嘴角禁不住勾起。

“哪里就那样娇贵的?”婉儿说着,手上的动作未停。

武曌探手,抓了肩头的柔荑,拉了那柔荑的主人靠向自己:“陪朕说会儿话。”

“好。”婉儿便停下手,挨着武曌跽坐。

她的目光,不由得飘向书案上,那份狄仁杰看过之后留下的圣旨上。

“想知道写了什么?”武曌笑问。

她当然感觉到了这小东西好奇的目光。

婉儿闻言,摇了摇头,但紧接着就点了点头。

“朝廷法度,恐怕不妥吧?”婉儿犹豫道。

武曌轻嗤一声:“又没什么背人的,何况是你?”

说着,她便从书案上取了那张圣旨。

见婉儿还在犹豫,武曌干脆自己替她展开了圣旨:“全天下很快就都会知道了,岂在这一时?”

婉儿这才放心去看圣旨上的内容。

看罢,她也如之前狄仁杰的反应一般,呆怔了。

“太后当真要加封长公主殿下?”婉儿定定地看着圣旨上的“豫国长公主”的新封号。

“不是要加封,而是定准了的事儿。”武曌轻轻点了点圣旨上的那个封号。

她忽的笑了:“太平长公主、豫国长公主,一份俸禄,一份食邑,有她乐得了。”

婉儿眉心跳了跳:这会儿是琢磨太平多得钱米的时候吗?

她最疑惑的是,为什么要这么做?

武曌已经看破了她的心思:“你方才与朕说的那些话,你还记得吧?”

怎么会不记得?

那是自己最大的心愿啊!

婉儿点了点头。

上一章 目录 +惊喜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