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采风(上)(2 / 2)

这时,王秀淑从一旁插嘴道:“二斌哥哥,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开始也以为啥也没有,夏老师和我一说,还真有故事呢。”

她的话显然引起了他俩的兴趣,陈斌和刘建刚都凑近了过去,夏侯连忙说:“没有那么神秘啦。就还是你们洪山附近民族村寨的口头传说之类的。我大概,大概讲讲吧。”

她又推了推眼镜,躺倒在椅背上,小声讲了起来。

“怎么讲呢?我是今年年初参与到这个事儿的。嗯,是这样,我们省文联民间文学组呢,想出一个以各地区为划分,各地各族的,有特色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文集。这个呢,其实以前已经有做过类似的。”

“解放以后,在咱们黔省各地搞土改和民族政策落实的时候,也有一批文学工作者被组织起来,搞了个采风活动。当时出了一本文集,也是为了和当时搞的政治运动结合的。但是那本著作,《黔省各民族传统文学汇编》,当时呢,有个问题。”

“当时收集采风的资料很多,但是入集的,主要是反映劳动人民反抗封建压迫,也就是阶级斗争的那一部分,其他的神仙鬼怪的,就基本没几篇。还好,收集的原始资料大部分还在,放在文联档案馆里。改开之后八十年代,又收集了一轮,并以新一轮采风出了《汇编》的第二辑,但是第一轮未录资料还是大多未录。”

“去年10月,文联我们领导,在参观了兄弟省的传统文学收集成果后,决定向省里汇报,重启第三辑的汇编工作。我们搞民间文学的几位退休的老领导,听说这个项目以后,就提出档案馆还有不少原始资料尚待整理,然后我就被安排整理的活儿啦。”

“我整理的,是分下来的三个县的材料。整理到咱们洪山的时候,发现了一件蛮奇怪的事儿。洪山市周边的民间故事汇集资料,目录上有不少,但是留存在档案馆的,只有一部分资料。”

“我就找资料借调记录,发现不见的资料呢,是□□开始前一年,被我们黔大的一位老师借调出来,再没归还过。”

夏侯这时顿了顿,喝了口水,才继续说道:“而这位先生我是知道的,他算是我们系的民间文学专业的奠基者,解放前西南联大毕业的。但是这位老师□□开始不久就跳楼自杀了,所以我也没地儿问去。”

“然后我就去找我们系的老主任,他是当年和这位先生共事过的,我是想去问问他,那位先生——李先生,他家人在哪里,我好上门问问,能不能找到那些借走的旧资料。”

“我们老领导听我讲完,当时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我说,这位李先生呢,一直没孩子。他妻子在他自杀后没几年,也因为生病去世了。档案的事,他知道。因为李先生身故以后呢,组织上调查这事儿,发现他借了档案没还。去他家里找,他妻子也完全不知道。因为当时□□还没牵扯到他,所以有人猜测,是不是他不小心遗失了资料,因为当时那个气氛,因此害怕的自杀了呢?”

“我感到毫无可能,正要告辞,老领导却让我等一会儿。他去书房翻了半天,最后拿了本旧日记本出来给我。”

“他说这是李先生留下的唯一记录,是他的日记。他妻子临终前交给了他保管,还一劲儿说李先生绝不是反动派什么的。老领导说他看过日记,也没看出什么,其中不少页被人撕掉了。剩下的有些地方有点奇怪,但他也看不出来。”

随后,夏侯珊珊从大衣口袋里掏出来一个黑皮本子,“就是它啦,也是我打算来洪山实地采风的原因。”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