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杨先生他执意,那朕便应他的意思。他在狱中需要什么,便差人取给他。书成之后,便不要再折辱杨先生了。”云珞能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便是替他将书稿留下,给他一个痛快干净的死法。
半月后,李全再度走进牢狱之中,他带着云珞谕旨前来,赐杨百善斩首之刑。斩首不过头点地,不似鸩毒那般苦痛,也不私悬梁那般折磨,算是仁慈的死法了。
杨百善听了旨意后,第一次毕恭毕敬的跪在地上接旨谢恩,算是在生命最后一刻认同了云珞的皇帝身份。
狱卒们一路领着杨百善走到那行刑之处,李全替他备好了辞阳饭,边上放着的是皇帝御赐的酒。杨百善只拿了酒杯斟了些酒,一饮而尽。
李全看着他一步一步走上刑台,他一时不忍心中情绪,冲着杨百善大喊到“杨先生,如此一生值得吗?”在李全心中,他是佩服杨百善的执着与忠心的,他想,若是他与杨百善的身份对调,而死的人是淮王,他恐怕也会这样做。
杨百善默了一阵,直到刽子手领了命,提了刀,悬于首级之上,他这时才转头去看李全。可他没有正面回答值与不值,只大声道“我心清明畅快,未知生死也。”
声音落下时,那刀也极为利索的跟着一起落下。头颅与身子完全截断,鲜血霎时喷涌而出,可见着刽子手是刀功极好的。李全闭了双眼不忍再看,心中只念着杨百善临死前那句,未知生死也。
几日后,陈琦领兵剿灭平王余党捷报传入宫中。云珞看了奏报,心中十分高兴,于是当着众臣子褒奖陈琦。
朝堂之上那些个老臣在私底下嘀咕,皇帝这是要培育自己的势力来与他们周旋。有几个官小的倒戈到皇帝那边了,而剩下的大多都是势力庞大,不惧皇权的了。
云珞环顾朝堂众人,决心首先同御史大夫交好,然后稳住丞相的心思。
丞相,百官之首,精明干练且低调不兴朋党。云珞与陈琦是老友,因着此要劝丞相不要出手干预并不难。
丞相不愿参与这些党派之争,可陈琦与皇帝的关系是人尽皆知的。他就算自己再如何不愿也不得不入了这泥潭,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说不听不管。
而御史大夫这边,太上皇那时曾杀了一任直言进谏者,而后来补上的人任职不过一二载,在朝中并无太多根基。皇帝相中他,他自然感恩戴德。
于是三公之中有两位站在皇帝这边,而太尉则一直不表态,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也正是因着此,云珞才可勉强接着丞相和御史大夫压住那些大臣。
不过还是有很多事情,云珞感到自己难以把握。一些利民的政策,常常因为牵动到相关大臣的利益而导致草草收场。
太上皇执政的后几年,被势大的权臣蒙蔽的太过厉害,有不少奏报传到那些大臣耳朵后便消失的杳无音讯。云珞也是特地安排了几个心腹亲自盯着,才将这些事情查出。
她看着一封封密报苦笑,原来自己还是淮王那会儿,大燕真不如她想象的那般风调雨顺。且不说边线吃紧,就是曾经她以为的富庶之地,也并非真如她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