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走吧,我跟你们一起去!我也要去城里吃点好的。”杜晴妤的这个妹妹可比谁都精明。
三人来到学校,杜晴妤便赶紧拿出攒下的粮票、菜票,先去食堂让他们填饱了肚子。又用多的粮票买了一小筐白面馒头。
“大姐,还是城里人好啊,能天天吃白面馒头!”
“知道就好,还不好好学习,将来也考到城里来!”杜晴妤望着这个眼睛只会滴溜溜乱转的妹妹,在心里无奈地叹了口气。谁又知道,自己为了省下粮食,天天只能吃窝窝头呢。白面馒头?呵,有一个多月都没吃过了。
杜晴妤带着弟弟妹妹们在校园里逛着。
县中师其实离县一中并不是很远,从县一中那里在往南走,四五里地就到了。
县中师比县一中成立的年头还要早些,这里的山山水水、亭台景致,比起一中来,更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民国风的四层教学楼庄重地耸立着,来来往往的师生们,脸上红润、饱满,举手投足间文化人的气质流露无遗。
尽管身上是破衣烂衫,弟弟妹妹们并不觉得丢人现眼,他们紧紧地依偎着自己的大姐,脸上都是骄傲的神采。
“哎哟,三个讨债鬼又来啦!”胡小秀碰见他们,打趣道。
“小秀姐,你喝的啥呀?看着怪怪的!”最小的弟弟疑惑不解。
“笨蛋,那叫橘子汽水!”二姐抽了小弟一巴掌。
“喔……原来这就是汽水啊!”小弟摸着脑袋紧盯着胡小秀握在手中的汽水,突然扭头望向大姐,“大姐,我也要喝汽水!”
“大姐哪有钱买呀!”杜晴妤发的生活费早就一分不少地给了家里。
“小秀姐,真羡慕你,能喝上汽水,我们都还从来没喝过汽水呢!”杜晴妤的妹妹眨巴着眼睛,鬼头鬼脑。
“喏,给你们喝,一人一口哈!”胡小秀将瓶子递到小弟手中。
小弟慢慢举起瓶子,半瓶橙黄色的饮料倾斜过来,一股细流,流入到了这个十二岁少年的嘴里。
“真甜啊!”他几乎要跳起来。
老三和老四眨巴着眼睛看着他,压抑着急不可耐的心情,着急地直晃脑袋。
“给你!”老五把饮料瓶子递给老四,老四小心品尝了一口又递给老三,老三不客气地“咕咚咕咚”灌了几大口。
“二姐,你怎么喝那么多!”两个小子急地跳了脚。
老三生怕饮料瓶子被两个弟弟抢走似得,赶紧把它递给了胡小秀,“给,小秀姐!真好喝!”
“不用了,你们几个喝吧!”
弟弟妹妹们你一口我一口,就这样在杜晴妤面前喝光了胡小秀的半瓶饮料。
“小秀,这一瓶饮料多少钱啊?”杜晴妤好奇地问。
“要五毛呢!”
“乖乖,够买十几个白面馒头的呢!”老三脑袋瓜子转的还挺快的,精打细算是把好手。
“是呀,是够买你们这一篮子馒头的。”胡小秀提了提地上装满馒头的篮子。
“爹,俺们回来啦!”傍晚的时候,三个孩子提着一篮子馒头回到了家。
“要到钱没?”杜老汉粗声粗气地喊道。
“没,大姐给我们弄了一篮子白面馒头。”
“我们还喝了汽水,可甜了,比糖水还甜!”老五一脸兴奋地回味着。
“饭都没得吃了,还喝汽水!喝个屁!”杜老汉提起篮子往外走。
“爹,你干啥去?”
“换粮食啊!白面馍馍够吃几天?还是换点经吃的来。”杜老汉“砰”地甩上了门,往村里别的人家走去。
“哟,老东西来送大礼来啦!又啥大喜事啊?”骡子家的当家的调侃道。
“哦哟我的白面馍馍送你?想都不要想!想吃不?”
“看你说的,就盼你的白面馍馍好过年叻。咋不想呢!”当家的撩起篮子盖着的粗布,“家里有个城里人就是好啊,能吃上白面馍馍了!不像俺们,一年到头都没得吃。”
“想吃都给你,换你的玉米面!”杜老汉将篮子里的馒头往出拣,堆到饭桌上空着的篮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