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上面?”沐先生问。
“不是领袖,领袖去红场的时候就不顺利,是总理去谈的。这次的援助那边就说了一些话,领袖的压力很大。但是基础建设还是要建的,领袖准备退居二线。明年会有更加多的洋顾问过来,据说带来的是与红场五年规划一模一样的规划与援助。如果完成,完全可以超越西方。”
沐夫人一惊:“这怎么可能?”
谢显笑道:“领袖不是工业出生,所以给有工业经验的人让位置也很正常。”
沐先生和沐夫人都沉默了。
回由里的船上,沐先生反过来安慰夫人道:“援助是高丽战场用血换回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变故,快一些完成,困难一点,总好过到时候没了。”
沐夫人皱着眉头:“我不是担心这个,我是在想那个磨剪子的家伙虽然嘴上没调,但是讲的不是没有道理。这就是一个郑国渠。郑国渠建成,秦国是强大了。可是大运河开凿,隋朝却拖垮了。批评郑国渠是祸国之策的道理就在这个地方。”
沐夫人摇头道:“或者你也可以用一个典故叫做拔苗助长。有能力阻止这一切的只有领袖。但是现在领袖的处境似乎也出了问题。”
沐先生笑道:“其他人未必不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而已。咬咬牙,总会挺过去的。”
谢熠躺在背篓里呆呆地看着天空。因为他知道国家是咬咬牙就撑过去了,但是代价和后遗症一直影响了华夏几十年。并且直接影响了国策方向,这个方向将一直主导至少百年。
谢熠不说话,也不想说话。因为原本极端反对的沐先生,真的面对现实的时候,也只能接受咬咬牙的办法。反过来还要安慰因为战争流血太多而支持工业化的沐夫人。
沐先生夫妇都不想参与这些事,所以只好退隐。只是这个退隐的时间会很长,长到两位老人根本看不到尽头。而随着工业化带来的商业化与城镇化,直接破坏了环境基础,破坏了物种的生存基础,也就破坏了中医和武术的基础。
这些变化,沐先生夫妇现在其实只是有些担心,就连两位老人去世时,情况也还可以让他们接受。
所以他们也只是忧虑,并很快就放下了,因为他们相信总有光明的一天。
再次回到仙女的时候,虽然是冬春交替之季,森林和森林里的生物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而谢熠依然没能弄明白沐先生夫妇是凭借什么找到上山的路。而山间森林内外的雾气却更加浓密。
对于李家居住的山峰谢熠已经有了一种猜想,这里应该是利用地形将四周的水汽聚集在一起,不仅在山谷底部形成了一个长满的树木的浅湖,而雾气也遮蔽了主峰。就算是偶尔雾气散开,山峰露出来,人们也会和四周的山峰混淆,而不会注意它。
这是一个风水局,只是它是天然的,还是经过人工改造的。就很难说清楚。
破掉这个局其实很简单,因为它是受到四周山峰的影响而存在的。四周的风、水、林不存在了。风水局也就破掉了。甚至当大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山峰也会显露。
谢熠记不清这个后果有没有出现。至少在谢熠离开楚地前往东北时,那片石峰和原始森林还存在。
理解风水局是一回事,在森林中找到道路又是一回事。谢熠很郁闷地就这样晕乎乎地走进上山的通道,见到了站在路口迎接的小叔。
风水局与今后天下大势密切相关,而任何一种文化也与生存环境密切相关,中医也好,养生也好,武术也好均是如此。就不要谈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农林牧渔业。工业并不可怕,工具乃至武器,自古以来都没有离开过工业。所以剪刀客可以调侃沐先生。可怕的是工业化中的规模化以及商业化。规模化需要大量的,单一的物资消耗,还是不可循环和再生的。它将导致某种资源快速消失。而这会直接导致世界平衡的崩解。商业化唯利是图的特点则加快了这一进程,因为它让生产不是根据需求,而是根据利润的多寡。
谢熠突然觉得传统的医学养生与武术,实际上基于生物的高级科技,并不比所谓的工业科技要差。传统观念中抑制商业的做法也并不落后,那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传统文明落后的印象呢?
也许弄懂这个,沐先生他们的坚持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