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 5 章(2 / 2)

方盛在心里琢磨,每届春闱大概在二月初,官员从殿试过后到任命短则一月,长的话就不好说了。

沪阳县离京近,路上行程也得三五天,这新知县莫不是一出成绩就直接任命了,还是到离京城这么近的县城,看来有些背景,说不定是哪家二世祖来这儿玩儿票的。

方盛回到县衙,好家伙,阵仗够大。

知县大人已经端坐在大堂上了,主簿、典史、巡检、驿丞等各级官吏都到齐了,一众衙役们也在下边候着,黑压压一片,只等知县大人发话。

新知县郑珣一脸严肃,他旁边的随从问了一句,人可都到齐了?

黄捕头站出来面对郑珣道:“大人,人都到齐了。”

郑珣站起身,绕到案桌前,底下的衙役们不自觉地后退了几步。

“本官初来沪阳,对此间还不甚了解,还请诸位协助本官尽快掌握这沪阳的各项事宜。主簿,你将近三年的粮马、税收记录整理来予本官查阅。”

主簿向前一步,忙应是。

“典史,你将这几年的重案要案卷宗整理归类,拿来本官这里。”

“下官遵命。”

“余下众人,还回你们的岗,主持调度就由各班头安排。”

众人应下。郑珣交代完这些就让各自解散了。

方盛来得晚,站在后头,看不清这县太爷长什么样,单听声音倒是悦耳,如玉石之声,低沉浑润又不失威严。

听他话里的意思,好像与何知县完全不同。一来衙门就忙着了解沪阳县的大事小情,只是不知道这新官上任的火能烧多久。

******

又过了几天,方盛照样是在街上游荡时被叫了回去。衙门今日气氛不似前几日,知县大人正在大堂训话。

“……沪阳县地势优越,这几年也没有天灾,粮食产量应该不少。富户众多,每年税收竟刚刚抵得上支出,宋主簿,你来告诉本官这账是怎么算的!还有,沪阳位于沪江下游,沪江大堤每年都要修缮,这笔支出怎么没有?”

何县令贪图享乐,上梁不正下梁歪,沪阳县衙里就没几个干净的,账对不上才正常。方盛默默撇嘴。

训完主簿,县令大人又朝典史开炮了,“真是不查不知道,说吧,这里面有几件是你编出来的!案卷内容前言不搭后语,证据不足就判案,不知有多少冤假错案!”

堂下二人丧眉耷眼,直言都是何大人在任时做下的事,他们只是听从上司吩咐。

“本官即刻上奏陆知府,请按察司重查何知县这些年的政绩,何知县在任期间的所作所为你们从实说来,本官会酌情考虑免了你们的过失。”

呦呵,一来就挖前辈的黑历史,还明目张胆要给下属穿小鞋,大人呐,你好有底气呀!

主簿和典史先退下,接下来轮到黄捕头了。

“黄捕头,本官听闻,本官上任前你快速断了一桩乌龙案。”

“回大人,都是仵作的功劳,小人只是秉公办理。”

“嗯,很好,你有功自当奖励。不过,本官还听说,你带着手下在城中收保护费,可有此事?”

黄捕头刚还美不滋滋,再一听,这还是要找茬啊!

“大人,这事小人也听说了,都是下头的借职务之便,小人也教训过了,肯定是还有人私下瞒着小人干的。”

“那好,你本有功,但督促手下不力,功过相抵,本官不罚你。其他人扣一个月俸禄,如再有发现,严惩不贷!”

“是,多谢大人。”

方盛听到这个消息顿时火起,他刚来一个月,快到手的银子就这么飞了!关键是收保护费不关他的事,凭什么要承担这个罪名?

这县太爷果然新官上任三把火,不怕把人都得罪了以后不好过吗?WTFFF!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