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腐书网> >盗皇陵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大理寺卿开堂日(2 / 2)

不一会儿,李公公回来道:“这个王庸,谋害当朝大员,要问斩了。”

李昀一惊:“他谋害了谁?”

这不是胡扯么?这王庸是未来的户部尚书,国家的钱袋子,这么一折腾,如果真问斩了,自己的记忆就是错了。

自己的记忆错了,历史对不上,那么还有百年后李昀的存在了么。

“此人谋害的,就是礼部侍郎崔攸崔大人。如今崔大人肋巴骨断了,柳太医正在为他瞧看。”

李昀想到这赶紧对李公公道:“这案子是谁主审的?”

李公公答:“大理寺卿刘大人刘逢。”

李昀回到杜若堂府上,换了衣服后沐了浴,就开始在门口等着杜若堂回来。

等到日头西下,胧月初升,杜若堂方揉着太阳穴进门,一眼就看见站在厅内直挺挺的李昀。

“皇上,怎么还没休息?”杜若堂行了礼,因有外人在,杜若堂称呼李昀为皇上,一切礼数不敢怠慢。

李昀上前:“爱卿借一步说话。”

走到内院,李昀才急急道:“丞相大人,那王庸到底是犯了案子没有?”

杜若堂道:“这事情有些蹊跷。崔攸前脚被王庸弹劾,后脚就被刺伤,最近两个月崔攸也没有与谁结过仇怨,本有一位,是曾经给崔攸送银子想进殿试的举子,如今也不在京城,跟崔攸有梁子的最近就王庸一人,如今的罪证都指向他,所以暂时收押。”

“可是大理寺卿刘大人刘逢主审此案?”

“没错,明日将提审王庸,我明日也会去听听,想必明日会有些不同结果。”

“在下可一同去么?”李昀急切道。

杜若堂看李昀:“你对王庸的案子仿佛很感兴趣。”

李昀嘿嘿一笑:“这不是,长长见识么。”

杜若堂点点头:“也好。当朝礼部侍郎被刺,皇帝在旁听审也没甚么不妥。”

说罢杜若堂揉着太阳穴就要回屋。

“多谢丞相大人!”李昀在后头叫着,杜若堂摆摆手,径自回房。

第二日,西陵府衙热闹无比,有些百姓早早就在门口等着看热闹。

一是大理寺卿主审当朝礼部侍郎被刺一案,这嫌犯竟然是刚刚走马上任的系铃刺史,这个故事实在令人兴奋。

二是正巧来西陵的皇帝陛下与当朝宰相一同陪审,这种窥见天颜的绝好机会,百姓自然不会错过。

李昀刚坐在皇撵上见了这么大阵仗心里还有些踌躇,但下了皇撵进了府衙,心里倒是平静了些。

低头对杜若堂道:“上次在你家门口见过那位王庸王刺史,那位的形容一看就是个清廉的好官儿。”

杜若堂笑着道:“官是个好官,家里的胞妹也很是胆色过人。”

李昀一晒,眨了眨眼睛,不多言语。

三声堂鼓作响,大理寺卿开堂。

刘逢先是随衙内叩拜了皇上,又给丞相大人行了礼,才坐在朝堂之上。

“王庸,刺伤当朝礼部侍郎崔攸一案,你有何话说?”大理寺卿刘逢面目长得刚正,四四方方,跟他手中的惊堂木一样,有着刚正不阿之感。

“大人,为吾兄做主啊!好端端的人如今还在鬼门关里折腾着,定不能轻饶了这痛下杀手之人!”崔攸的弟弟崔文值大声呼喊,因没有官衔,只能跪倒在地。

“王庸是朝廷命官,自有裁夺。崔文值,你为何一口咬定是嫌犯王庸所为?”

“大人明鉴,草民那日夜里虽兄去戏堂看完戏,回府途中小人内急去了趟茅房,家兄便被一人袭击,正巧草民出来,只见了那人的背影。这是此人遗落在地的物件。”

衙役取过证物交给刘逢,刘逢细细查看,是半个玉佩,上面有鸢的图案。

“半个玉佩,与王庸有何关系?”

崔文植冷笑一声:“大人有所不知,这玉佩本是一对,另外一半在烟雨楼的花魁小晴仙儿的手中,此物便是那小晴仙儿送与这王庸作为定情信物的。”

刘逢皱眉:“你怎的知晓?”

“家兄遇害之后,草民细细打听,才得此结果,此人定是王庸。”

刘逢看了一眼坐在侧位的李昀,如今的皇上,见他没有表情,旁边的丞相大人摇着扇子也不吱声。

刘逢心里犯嘀咕,这位皇帝驾临西陵,如今又对这件案子及其上心,难道是心里有所偏颇?若自己揣测错了圣意可就不好办了。

到底皇帝和丞相大人的天平往哪边儿斜?

刘逢问王庸:“这玉佩是你的么?”

“是下官的。”

“刺伤崔攸之人,可是你?”

王庸面无表情:“不是在下所为。”

刘逢冷笑:“那玉佩为何会出现在案发现场?”

王庸道:“不知道。”

“那么,前日夜晚子时,你身在何处?”

“在回家的路上。”

“何人可以作证?”

“临安街口有个卖混沌的摊子,下官在那里吃了一碗混沌。”

“子时,怎么可能还有混沌摊儿”

“荠菜馅儿的。”

“本官又没问你是何馅儿的!”大理寺卿怒瞪王庸。

王庸道:“回刘大人,临安街口卖混沌的大概有五六家,只有一家有荠菜馅儿的,因为天黑又着急,下官记不清那人的样貌,只记得要了碗荠菜馅儿的混沌。”

刘逢着人去查卖荠菜混沌的摊子。

此时崔文植跪地不起:“大人,小人还有一个重要证据呈上,此物是小人寻访玉佩来源之时,在小晴仙儿那里得的。”

刘逢:“传上来。”

李昀伸长脖子看了一眼,是一封书信,不想刘逢展开看完怒瞪王庸:“大胆王庸,竟敢编写前朝旧事,言语不端,目无圣上!”

四座皆惊。

刘逢将那封书信双手举着呈给了李昀:“此事,还请皇上定夺。”

李昀接过书信,打开一看,上面是个话本的草稿,大概说的是前朝一桩风流史,皆指洛氏先皇帝的一桩风流往事。

李昀把那东西给了杜若堂,杜若堂看了一眼,没有说话。

刘逢怒瞪王庸:“本官问你,这书稿可是你亲手所写?”

王庸垂目:“是下官所作。”

刘逢气的直哆嗦,当朝命官撰写皇帝先祖的风流韵事,这桩事情与刺伤当朝礼部侍郎的罪一比对,前事简直就是小儿科。

刘逢朝李昀一拜:“皇上,忤逆臣子王庸,罪不可赦,其罪当诛。”

李昀看了一眼王庸,竟不知如何是好。

怎么兜兜转转,事情落到自己身上了?</p>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