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前喝茶是很多地方的习惯,但不是每个饭店都这样讲究,方老爷子留下的习惯,凡客人来,先上一壶丁香菊花的普洱养胃。
上茶后歇息片刻,就先上了一道芸豆卷、一道蜜汁桂花糯米藕、一道板栗雪脯和一道佐辣汁吃的御爱玉灌肺,共两甜一咸一辣,四道开胃小菜,方皎亲自来上菜,少年人白衣黑裤,身材纤长,挺得笔直的背,倒颇有些老爷子当年的风骨。
那几道小菜其实都是很考验功夫的,不过在座的见惯了山海珍馐,并不放在心上,反觉得让一个乳臭未干小孩子继承荔园,方老头定是脑子糊涂了,他们和方膺很多事上意见相悖、这次本就是来看方皎笑话的。
有一个慢慢喝了口茶,就说:“虽说开胃菜量少,不过进膳,就是先开胃,方能大快朵颐,古时候对这开胃菜更重视,《调鼎集》就记有一品白鲞樱桃肉,可惜如今也难得了”
“可不是。”他旁边有个穿对襟的干瘦老头,立刻一捻胡子,“说到开胃,要我说,莫过于一道汉宫藏娇,俗名泥鳅穿豆腐,把活泥鳅和鲜豆腐置于大火,泥鳅畏热,遂拼命往豆腐里拱,最后熬得鱼肉鲜甜,豆腐水嫩,只需小葱几片、小盐一撮,热腾腾来一碗,直暖透肚腹,那快活,胜过做神仙啊!”
几个人频频点头。
“我前些年在杭州也见过一道菜,叫八珍活鱼,与韩兄这汉宫藏娇却有形似之妙,只可惜如今会这一手的老师傅难得了”
门外偷听的易炀很清楚的看到,平安听到这儿翻了个白眼。
于是他问方皎:“八珍活鱼是什么意思?”
“是以前的菜。”方皎说,“为了吃一个鲜美,要活鱼以最快的速度下锅,听说上桌后鱼还是活的,眼睛都还能眨。”
方皎从前在朝,就有许多大臣喜欢这种吃法,更有甚者还模仿前朝的什么鹅鸭灸、烤活毛驴,方皎从前就对这种残杀动物取乐之事厌恶至极。
饭厅里众人还在感叹:“古今多少名菜,要么菜谱失传,食材难觅,要么是后继无人,现如今都绝于世了。”
“不说别的,就说百年前那一道醍醐汤,都绝迹多久了?很多人听都没听过,怕是咱们这辈子也别想有幸见上那么一面喽!”
刚才新招的小翠跑来问方皎该上菜了不?方皎点点头,所以现在充耳不闻,只专心上菜,这次的主菜从选料到掌勺都是他亲自负责的,先上了一品芙蓉蟹斗,一品八宝肉圆,还有一尾清蒸鳜鱼。
其中有个老人看了一眼,倒有点诧异:“还知道用猪网油包好再蒸、这鱼做得倒有几分古味。”
那芙蓉蟹斗上是轻盈的蛋泡糊,八宝肉圆是猪肉与松子十八种细料佐甜酒蒸的,一个个圆滚滚盛在盘里,玲珑可爱,夹了半个肉圆,嚼了嚼,忍不住问:“这是荔园老师傅做的吧”
八宝肉圆是一道古菜,现如今会做的人不多了。
方皎摇摇头,“不巧园里几位老师傅都告假回家了,这几道都是晚辈献丑。”
老人显然吃惊不小,眼一眯,显然在仔细品味这道菜的风味
对襟老头就问了:“老李啊,这肉圆这么样?”
“可以。”老人点了几下头,旁边的人看他的反应,面面相觑,也夹起一筷子来尝了尝,点头。
“光凭这两道菜,还算不辱没了方老爷子的名声,不过……八宝肉圆本来就不是什么功夫菜,也难看出手艺高低。”
“是么?”却是一开始进门那老头看了一眼新上的油爆双脆,我怎么看他连最基本规矩都不懂?
他摇头晃脑,就开始教训方皎:“殊不知上菜也有顺序,就如《随园食单》所说:‘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我们一进门,你已经上了板栗雪肉脯和玉灌肺两道鲜辣之菜,这时就应有清淡的煨蹄花调剂口味,如何还能上油爆双脆?方家荔园赫赫有名的御膳菜,方膺这样的厨艺奇才,就教出你这样粗鄙的规矩?”
易炀在门外火冒三丈,这掉书袋老头怎么这么讨厌?!
旁边小翠也义愤填膺,她一个乡下上来找工作的年轻姑娘,刚被方皎录用了三天,在老家这种老装逼犯她见多了,真吵起来没一个是她的对手,只是人在门外,一时不好开口帮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