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素书道:“臣刚至此间世界,所在之处是边关。即便黄金麟极力把美食华服找来,我依旧觉得和从前的生活很有差别,曾经问过饥不果腹的百姓,他们说是粮种不好种活,亩产很低。”
“陛下也许不知,修道之路其中一条是功德。若是能改造粮种增加亩产,不仅我能修为精进,陛下身为天下之主同样可以得到这些功德。”
赵佶顿时激动起来:“功德有什么样的好处?”
“对不修道的人来说好处不多,但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陛下运势牵连国本,大宋也会日渐强盛。”
“那如果大宋强盛,朕与大宋运势相连,岂不是也会……?”
“不如陛下运势带动大宋那般绝对。”瑶素书道,“这些都是小道,陛下若是想知道我的本事,明日我就能以阵法改良一部分粮种,到时候在宫中拾掇一份地出来照料,亩产就能证明。这也是感念陛下的信任,臣所送的礼物。”
“为什么说是感念朕的信任?”赵佶拍上她的肩膀,“道长却不必这样客气。”
“明日宴会既然要当众施法,若最后粮食产量不高我名不副实,岂不是证明陛下识人不明?陛下愿意答允我这样做,这就是对我的信任。”
赵佶思索了一下,道:“其实道长明日不必冒险,万一宴会有什么意外或者后来粮种有什么意外,照料的人有什么问题的话,道长岂不是声名俱毁?不若暗地实验一番,等到有了成果才推出岂不是更好?”
瑶素书唇角有着淡淡笑意。
为了大宋百姓,粮种势必要改良的。她刚刚跟赵佶说的话,成功把她是不是真材实料偷换概念成了赵佶是不是有识人之明。
不仅打消了赵佶可能的怀疑,也能把粮种改良转入暗中,这是为了保护赵佶的名声。
还有更大的好处,赵佶会尽力监管粮种的计划,减少了出事的概率。
而且这些话由他提出,他才不会觉得她推脱。
瑶素书有些赧然:“还是陛下思虑周全,我只会一些道法,对这些东西却是一无所知的。”
她面上的浅浅红晕让她从天界走向凡尘,多了几分可怜可爱。
她不知世事的模样,更加叫赵佶信任。尤其知道之前她为了借机会见他,甚至根本不明白傅宗书的势力如何,就敢伪造功劳,这些都更显得她通达道法与世无争。
她坦白了自己的弱点,却更加能让人信服她。
任何帝王,即便是赵佶都更喜欢掌控而不是被掌控的。
傅宗书通过道长控制他久了,他虽没有完全看清,却也潜意识有着排斥了。
赵佶的神情更加柔和:“明日宴会结束之后我就让人把粮种给道长,不过既然不能在宴会之上施法了,那道长又打算做些什么呢?”
“我虽不喜欢点石成金这样的骗术,但明日可以先娱乐一番再向众人解释其中缘由,还可以与宴上众人论道。”瑶素书有些蹙眉,“我有一些做好的调理身体的丹药,可以并药方一起呈递陛下,用来宴客。”
“道门的丹方不都是道门不传之秘吗?”赵佶问道,“我曾经问道长要过金丹秘方,他却讳莫如深。”
“的确如此,不过我早已不需要丹药就能容颜永驻,也就没有那么看重药方。只是陛下,入口的东西即便是仙丹,只要有多的一份都要叫太医看一看,陛下乃金龙至尊身体太过重要。”
“道长的嘱托朕会放在心里,”他与她交谈不到半个时辰,已经觉得她比过了宫中所有人,为她的体贴而心中感动,只是若是诸葛神侯这样的人劝他注意丹药,就要被他认为是讽刺自己不像君王了,“不知道长可有道号?朕这宫里可不止有一个道长,免得你不知道我在唤谁。”
“我自修道至今,还没有人有资格替我取道号,自己也没有特别喜欢的。不如陛下替我取一个?”
修道之路达者为先,家族之中十岁之前不取道号,等到她六岁已经没有人有资格替她取了。
遇到这个爱道教的君王,他恰好有那个资格也有文采,说不定也是他们之间定好的缘分。
“欺寒冲暖,占早争春,江梅已破南枝。向晚阴凝,偏宜映月临池。天然莹肌秀骨,笑等闲、桃李芳菲。”他缓缓吟道,“朕一见到道长就想起了自己所做的声声慢,不如就取做临池好了。”
“临池?”她道,“就叫临池吧。多谢陛下赐名。”
“我们之间哪用那么客气,”赵佶道,“朕与临池相见恨晚,要不是朕还有公务要处理,竟恨不得与道长聊到天黑。”
“若是耽误了陛下正事,只怕临池就成了妖道了。”她明白了君王的意思,就准备离开。
赵佶突然眉目间露出一丝戾气来:“所有人都觉得朕不是一个合格的帝王,耽于修道。道长与朕交谈这么久,也这样觉得吗?”
这是一道送命题。
瑶素书却很从容:“可是他们都不是帝王。帝王有很多模样,临池不懂江山大事,却觉得陛下这样喜好诗词书画道法的帝王,比很多心狠手辣冷血无情的帝王更好。”
他突然笑了笑。
瑶素书发现,那笑容居然带了一些柔软的真心。
他道:“可我毕竟还是帝王啊。”
很多事情他是明白的,可是明白和做到中间隔着天涯海角。
他心中有一片清明,却放任自己沉溺混沌,并不是每一个帝王都想做千古名君。
※※※※※※※※※※※※※※※※※※※※
众道长:你抢饭碗就算了,还砸了我们的饭碗?你什么意思?
瑶素书:反正你们也不是好人,为民除害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