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赵金奴也不知道自己的心情是怎么样,她可能有点怨父皇却又被母后教导的东西死死压制着这样的想法。
心中所有的痛都在滚烫的眼泪之中流尽了,又是那个聪慧早熟的帝姬。
皇后归天,天下带孝。
便是九五之尊的皇上,这几天都穿着一身白衣或者黑衣。
太子一日之间变为储君,并没有为母后的死多难过。
母后说过,如今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即便国母大行,封太子却再怎么也得举行一场典礼。赵佶不止命人选良辰吉日,亲自看了储君的正服,甚至去邀请瑶素书来为他祝福。
这样的重视让朝中局势瞬息万变,诸葛正我和其他读书之人却是很高兴。
立嫡立长,正是这样的道理。
皇后死后半月正好是算出来的良辰吉日,这天清晨瑶素书刚刚醒来就感觉到了排斥感。
像脚下有云朵想拖着她离开,又像浑身裹着水推着她到远方,并不是很难受但总是不太舒服,但她依旧郑重换了更加华贵的道袍并只拿了一些贴身必备的东西。
仪式的简化,并不是因为赵佶不重视太子,反而是因为他如今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帝王懂得体恤民生了。
但再简化,毕竟是确认一个大国继承人的仪式,同样耗费了巨资。
在云阶旁边的高台上有人击鼓奏乐,瑶素书却一身道袍遥立其上与这喧闹正好是处在两个极端。
大臣们都穿着崭新朝服,一遍遍跟着司礼跪下行礼,或听皇上训话或听祷文,一个个都累得大汗淋漓却不敢失礼。
要祭天跪拜的太子才是最痛苦的,衣服很厚很珍贵跪下站起两个来回就开始有些酸疼。
直到最后的圣旨宣布,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赵佶站在高位看着玉树临风的太子,恍惚间想起了皇后离去之时那句不悔。
瑶素书行到正中向太子鞠了一躬,又朝着陛下深深拜下。
“多谢陛下连日的优容,如今陛下已经成为了一位优秀的君主又拥有了继承人,也是临池该向陛下辞行的时候了。”
“道长何出此言?”
“北宋自陛下之后国脉延长百姓幸福安康,想必是天道发现了临池的功德给予了奖励,我该离开陛下了。”
“道长……”赵佶连忙下座欲要挽留她。
她笑道:“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道号是陛下亲自所起,不论千年还是万年。”
因为登阶受礼,与她最近的人正好是太子。
鼻端一阵清香拂来,她的周边似乎泛着微微的白光。
满朝文武鸦雀无声地看着这一幕,忽然对天阙生出了一股深深地敬畏之情。
消失之前,她对太子说:“我相信她把你教的很好,也希望你未来能成为一位合格的君王。”
话音刚落,她已经不见了踪影。
天底下有这样绝世的轻功吗?诸葛正我眼睁睁看着她离开,心中这样问自己。
却始终得不到答案。
瑶素书觉得有些怅然若失,她从前从来没有改变过一个王朝。
其实修道之人改变王朝并不是孤例,以她的天资不该如此牵挂,但她却是实实在在地第一回这么做。
朝夕之间离开了那里,心中的牵挂让新的地方突然变得很陌生。
这是一片大海,她正站在海上的一叶扁舟。
浩大的海洋之中,她也不过是渺小的米粒罢了。
这片入目的景象并不曾叫她惊惶,瑶素书掐指一算就知道自己今天饿不着。
既然这样,她从从容容坐在扁舟之上,俯身撩起海水来。
这咸腥的海风叫人颇为不适,也不知道卦象上的今天饿不着,是指中午饿不着还是晚上饿不着。
四周几乎一模一样的景色,别说发呆大半天了,哪怕就是一个时辰瑶素书也是待不住的。
索性上天厚爱她的,不到一会儿海上就飘来一具浮尸。
瑶素书:……老天爷,你这不是叫我加餐的意思吧。
正打算用内力推离,又飘来了一具红衣的尸体。
瑶素书想了想,反正自己也没有方向内力又充足,索性随着尸体去看一看它们飘到何处。
毕竟是陌生地方,瑶素书不敢用完了内力,只能断断续续追着这具尸体顺着一个方向飘走了。
她到的时候,那两具尸体已经没了踪迹,海上停泊了一艘船只。
船只上传来了饭菜香。
赶上别人饭点了,瑶素书心想:要是坏人就抢船让他们请自己吃饭,要是好人就给钱让他们请自己吃饭。
这波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