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瞬间,天地间,忽然有轻雷打过。
所有的圣人都惊讶了,他们仰头看着天空,那道雷光已经渐行渐远,声音也由高变得低微。
“天在害怕,或许大破灭,不务生真的是只存在于三代时期的传说境界,也或许,真的是天所编造出来,让世人不要轻易言死的谎言吧。”
“不过,这是善意的谎言。”
星河浮现出来,万里的银辉洒在人间。
这天地间真正的君子将要逝去了。
断了一只手臂的曾子来到了这里。
他看到了仲尼,仲尼也在最后的浑噩之中,感觉到了他。
“曾参啊......”
曾子抬头,却没有跪坐下来,而是向边上走了两步。
仲尼笑了。
这是曾子以前的举动,世称之为曾子避席。
“老师要讲述真正的道理了,身为学生,不敢失去礼数。”
“我不够聪明,不能知道老师的知识,还请老师教我。”
这一句话,时间仿佛在这一瞬间,倒退了千年。
仲尼看着他:“曾参啊......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如果一个人立志于仁,就不会作恶了。
曾子豁然抬首,也是第一次,在自己的老师面前,用不服气的态度来开口争辩。
“老师,我没有!他,那是他的道理....那不是礼与爱人的道理啊!”
“他使天下昏乱,前后无序,比起三代时的理想更为荒唐,我不服他,难道我就为恶了吗!”
仲尼摇了摇头,他向曾参招手,曾参过来,跪坐于地,仲尼干瘦的手掌紧紧握着曾参的手,他的声音很轻,很虚弱,他的命,在这一刻,已经即将耗尽了: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喜爱应当喜爱的人,厌恶应当厌恶的人。
你没有错,你只是还不够“仁”。
曾子听到这句话,眼泪不受控制的夺眶而出。
“我给了那个孩子一个东西.....”
仲尼的声音很轻。
曾参不能明白。
而在此时,在诸圣的注视中,在后面众多圣人后知后觉的赶来时候,仲尼说出了最后的话:
泰山将要坍塌了,梁柱也腐朽将要折断,哲人也如草木般枯萎腐烂。
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没有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了。
夏朝的人死时在东阶殡殓,周朝的人死时在西阶殡殓,殷商的人死时在两个楹柱之间。
昨天黄昏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
“把我送回泗上.....”
老人的声音久久回荡在这里。
而最后的关头,孔子并没选择参悟大破灭,而是如四贤一般,就此随风逝去。
曾参痛哭起来,以头抢地:
“天不生夫子!”
“万古如长夜!” 水照看自己,甚至有功夫调侃自己。
不久子来也生了病,气息急促将要死去,他的妻子儿女围在床前哭泣。子犁前往探望,却拨开他的妻子和儿女,告诉他们不要惊扰子来这“由生而死”的变化!
他们认为从生到死,是天地自然的选择,只要这一世毫无悔恨,那便足够了。
“命是天地给予,自己拼搏,最后天地再收回去,你可还记得最初的理想与梦?”
勾践如此询问。
仲尼道:“我记得啊....他们的话,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来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于是安闲熟睡似的离开人世,又好像惊喜地醒过来而回到这里。”
勾践笑了:“仲尼依旧是那个仲尼,你将悟得大破灭!”
但其他人还刚刚处于惊喜的状态,仲尼却自己笑了。
“我已经放下生死,我将化为道理与仁义,大破灭,真正的大破灭之后,真的有不务生这最后一重变化吗?还是南华真君,编撰出来,用来欺骗世人不要轻易去死的谎言呢?”
在这一瞬间,天地间,忽然有轻雷打过。
所有的圣人都惊讶了,他们仰头看着天空,那道雷光已经渐行渐远,声音也由高变得低微。
“天在害怕,或许大破灭,不务生真的是只存在于三代时期的传说境界,也或许,真的是天所编造出来,让世人不要轻易言死的谎言吧。”
“不过,这是善意的谎言。”
星河浮现出来,万里的银辉洒在人间。
这天地间真正的君子将要逝去了。
断了一只手臂的曾子来到了这里。
他看到了仲尼,仲尼也在最后的浑噩之中,感觉到了他。
“曾参啊......”
曾子抬头,却没有跪坐下来,而是向边上走了两步。
仲尼笑了。
这是曾子以前的举动,世称之为曾子避席。
“老师要讲述真正的道理了,身为学生,不敢失去礼数。”
“我不够聪明,不能知道老师的知识,还请老师教我。”
这一句话,时间仿佛在这一瞬间,倒退了千年。
仲尼看着他:“曾参啊......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如果一个人立志于仁,就不会作恶了。
曾子豁然抬首,也是第一次,在自己的老师面前,用不服气的态度来开口争辩。
“老师,我没有!他,那是他的道理....那不是礼与爱人的道理啊!”
“他使天下昏乱,前后无序,比起三代时的理想更为荒唐,我不服他,难道我就为恶了吗!”
仲尼摇了摇头,他向曾参招手,曾参过来,跪坐于地,仲尼干瘦的手掌紧紧握着曾参的手,他的声音很轻,很虚弱,他的命,在这一刻,已经即将耗尽了: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喜爱应当喜爱的人,厌恶应当厌恶的人。
你没有错,你只是还不够“仁”。
曾子听到这句话,眼泪不受控制的夺眶而出。
“我给了那个孩子一个东西.....”
仲尼的声音很轻。
曾参不能明白。
而在此时,在诸圣的注视中,在后面众多圣人后知后觉的赶来时候,仲尼说出了最后的话:
泰山将要坍塌了,梁柱也腐朽将要折断,哲人也如草木般枯萎腐烂。
天下无道已经很久很久了,没有人肯采纳自己的主张。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了。
夏朝的人死时在东阶殡殓,周朝的人死时在西阶殡殓,殷商的人死时在两个楹柱之间。
昨天黄昏梦见自己坐在两楹之间祭奠,自己的祖先就是殷商人啊!
“把我送回泗上.....”
老人的声音久久回荡在这里。
而最后的关头,孔子并没选择参悟大破灭,而是如四贤一般,就此随风逝去。
曾参痛哭起来,以头抢地:
“天不生夫子!”
“万古如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