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心酸,他们都做得这么好,自己真的不应该觉得他们做不好。
他还小一些的时候,就有觉得母亲对弟弟更好。而现在,他不那么觉得了,弟弟本身就是母亲亲生的,母亲对弟弟更好,那也是应该的。
就算母亲是他的亲娘,亲娘对弟弟更好,那也正常,毕竟弟弟是端郡王的孩子。
贾兰当了皇子陪读之后,明白的东西越来越多。
那些皇子不见得就过多很好,有的皇子跟太子的年龄相差大,但是还是有不死心想成为太子的。只不过这一类的皇子比较少,他们这些陪读也明白那些皇子很难争得过太子。
所以他们这些陪读,基本会不会傻傻地支持那些皇子去争夺太子之位。
在贾兰得知亲娘的事情之后,他是很努力的读书、练武,却也没有太过努力,没有没日没夜地用功。他知道自己亲生父亲之所以没了,跟没日没夜地读书有很大的关系。
若是父亲没有没了,那么他的亲娘就不会过得那么辛苦。
因为知道那些事情,贾兰更加尊敬李纨这个母亲。
他把他亲娘李纨的身体悄悄地安葬到贾珠的棺材旁,这也算让他的亲生父母在一块儿了。
贾兰每个月都有去荣国府,他还是有听到贾老夫人说的一些话。
“宝玉是你的亲叔叔,你也该跟他多走近一些。”贾老夫人时常跟贾兰这么说,贾宝玉是贾兰的亲叔叔,一再强调,只差说让贾兰多照顾贾宝玉了。
贾兰哪里可能不知道贾老夫人的意思呢,他不愿意跟贾宝玉多走近。
贾宝玉就只是一个贪图美色的纨绔子弟,贾兰不喜欢这样的贾宝玉。贾宝玉的行为举止,让贾兰觉得丢人。
丢人也就算了,要是跟贾宝玉多走近,以后免不了要帮衬一下,那可不好。
也许贾宝玉以后不需要他帮衬,但是贾兰也不想跟贾宝玉走得太近。
“叔叔有您看顾着,有父亲看顾着,哪里需要我跟他多走近。”贾兰之所以多见贾老夫人和贾政,那是因为他们是长辈。他这个做晚辈的,确实应该多敬重他们一点,可这不代表他就得听他们的话。
贾老夫人对贾兰很失望,还认为是李纨把贾兰教导成这样的。一定是因为李纨跟贾兰说了什么,这才让贾兰那么不喜欢贾宝玉。
“端郡王府到底不是你真正的家。”贾老夫人道。
“知道。”贾兰点头,“您就不用强调了,我都明白。”
贾老夫人总是强调这些有什么意思呢,贾兰嗤笑。
李纨不是他的亲娘,端郡王也不是他的父亲,但是母亲和端郡王真的对他很不错,可以说把他的未来都铺好了。他从文从武都可以,端郡王早就跟他说过了。
贾兰想要是他还待在贾家,指不定就没有人给他安排得这么好吧。
他知道自己这么想不对,这么想的话,有的忘祖。可那也是事实,贾老夫人他们都那么宠着贾宝玉,不还是没给贾宝玉安排差事么。
别说贾宝玉,就是贾琏,那也是捐官。
要贾兰说,姑祖母、姑祖父能做的都比他们多,林家比贾家厉害。
贾兰不用去找林家,因为他可以依靠端郡王府。
“您若没事,我就先走了。”贾兰向来如此,没有必要在这边过分委屈自己。
其实贾宝玉也有见过贾兰,只是贾宝玉自认为自己是贾兰的长辈,说的话也不动听。
特别是在贾政被罢官之后,贾兰要是过去,贾宝玉就会说贾兰的功课好不好,得跟贾政说一说如何啊。
贾宝玉自己不喜欢贾政考他,却说要让贾政考贾兰。
贾兰不觉得这是好事情,贾宝玉和贾政就没有关心过他,就别在那里装模作样了。
二房还是有一些银钱的,而贾兰什么都没有得到,贾政也没有说要给贾兰什么。贾宝玉也不管这些,他只觉得这二房就只有他一个嫡子了,这家里的东西就是他的,十分自然。
赵姨娘倒是想推着贾环上位,可是贾环是庶子。
哪怕王夫人早已经去世了,贾政也不可能扶正赵姨娘。贾政明白得很,赵姨娘就只能当妾,要是把赵姨娘扶正,他就得成为全京城的笑话。
官职是没了,贾政依旧爱好面子,他没有喜欢赵姨娘到不顾他人眼光的地步。
所以赵姨娘注定不能上位,顶多就是多得一些宠爱。又因为王夫人不在了,贾政想要纳姨娘就能纳,还真有了年轻漂亮的姨娘,那么赵姨娘在贾政的眼里就更没什么了。
贾兰不管二房如何,贾政有没有新的姨娘都好。反正他没有想着要贾家的东西,他拿着他亲娘给他留下的东西就够了。
后来,贾兰去了大理寺,他有些武功,又读过书,去大理寺正合适。
他的武功不是特别高,不适合去当皇宫侍卫,读书也没有非常厉害,也不好去翰林院刷经验。去大理寺学探案,这也是一条出路。
或许他没有那么厉害,那他就跟别人多学习学习。
在贾兰长大要说亲的时候,贾兰就提出搬出端郡王府,他住在外头,也省得新婚妻子适应端郡王府。毕竟他迟早都要搬出端郡王府的,在他说亲的时候搬出去也好。
贾兰不怕别人瞧不起他,他本身就要搬出去。要是那些女子因为他住在端郡王府就选择嫁给他,那么以后迟早跟他有矛盾。
倒不如一早就让她们知道,他不可能一直住在端郡王府。
“可以,那你就搬出去吧。”李纨没有挽留贾兰,贾兰思考好了就成。
于是贾兰搬出去了,这一般出去,原本想跟他说亲的女子就少了不少。贾兰不后悔,他要的是一个能接受他本人的妻子。
当然,贾兰还是娶了一个适合他的妻子,他对他的妻子也不错。
他的妻子是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也知道她夫君不想麻烦端郡王府。哪怕有人在她的面前说端郡王府,哪怕她的娘家也有人说端郡王府,她都没有傻乎乎地去找端郡王妃。
婆婆本身就是二嫁女,能把贾兰养得这么好已经很不错了。
千万不能再去找婆婆,家里又不是过不下去,干嘛非得去麻烦婆婆呢。
她又不蠢,那些人爱怎么滴就怎么滴,反正她不听。
严氏就是这么机智,大家是亲戚,听到的话,左耳进右耳出就是。实在不行,就怼他们几句,看他们还敢不敢说。
“你做的对。”贾兰庆幸自己娶了这么一个好妻子,但是他没有把亲娘的事情告诉妻子,因为没有必要。
正因为严氏这么明白事理,这么体贴,贾兰终其一生也就只有这么一个妻子,没有通房,也没有侍妾。
严氏很幸福,当别人说她夫君官小的时候,她却不觉得。女人的幸福,看的不是男人的官职大小,而是男人疼不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