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腐书网> >红楼老太太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又遇谋逆(1 / 2)

石梅闻讯, 心里顿时暗叹。

嘉和帝一辈子撩嫌, 这回竟然做了一回好人。

六月二十九。

贾珠胡嫣然小定之期。

石梅原本还准备先去了宫中拜寿,回头再去下聘。

如今不用了担心了。

六月二十九清晨。

石梅这边请了贾敬杨氏为媒人。

女方的媒人却是陈夫人娘家侄儿两夫妻。

陈老夫人虽说口口声声做媒人,只是她是胡嫣然的外祖母。

居中斡旋是最合适的人选,真正做媒就有些不合适。

石梅与张氏在贾敬杨氏的陪同下,前往胡家下聘。

胡家住在翰林街, 与荣国府荣宁街相隔不过三条街, 不远不近。

胡嫣然自己当家主事。

故而,荣府下聘一行人受到最热情的接待。

胡家对于这门亲事也很重视。

胡家族亲,姑舅姨这些血缘亲族,几乎全部到场。

这也能看出, 胡家发达之后,对亲族比较照顾。

胡老夫人替石梅引荐了胡家主要的几门亲戚。

胡嫣然的堂祖母,堂伯母。

姑妈、舅舅、姨妈。

再有胡老夫人的娘家弟媳妇、侄媳妇。

胡嫣然的妹妹。

她妹妹嫁给了大理寺少卿的嫡长子。

胡嫣然的三舅母, 就是陈家的三媳妇。

那个看不起白家的陈三奶奶。

然后, 双方交换了草帖子。

贾敬与陈夫人的侄儿磋商。

陈夫人居中斡旋。

小定礼十分顺遂。

这也是荣府准备的聘礼足够诚意。

丝毫没因为外面的传言,或者姑娘年纪大, 就马虎行事。

胡家的上三代, 荣府都打听清楚了。

耕读人家,家世清白。

荣府的上三代,不用打听, 京都任意拉一个人,都知道荣宁二府的故事。

双方很快把草帖子换成定贴。

石梅带回胡嫣然的定贴。

当晚就压在祠堂里。

三日后。

祠堂没有任何异常。

这门亲事能做,祖宗答应了。

贾敬杨氏再次上门与胡侍郎磋商。

希望能够尽快下聘请期。

贾珠岁数到了, 下面弟弟贾琏,也到了岁数,等着说亲。

胡侍郎心里也想早点把女儿嫁出去,免得两个女人斗法,他在中间受气。

贾敬这里提说下聘请期,他只是稍微推辞,就应了。

之后三日,贾敬杨氏十分尽职尽责,跟对方的媒人进行磋商。

聘礼贾嫁妆这些事情,本主是不好意思跟人直接谈论,这就是媒人的事情。

两方的媒人居中协调,达成一致。

八月十五是个婚嫁团员的好日子。

女方希望荣府在这一日上门下聘。

荣府也请了大师推算,八月十五,确实是定盟的好日子。

然后,贾政请了钦天监择定婚期。

一个是次年二月初六。

再就是五月初八。

最好的日期是次年十月初十。

石梅希望胡家择定五月成亲。

剩下燕侯家就只能十 月初十。

不知道胡家怎么想,他们答应了次年二月初八。

石梅一看,如今已经七月上旬,到次年二月初八只有半年时间。

这时间,现做嫁妆,时间有点紧张。

“这胡家还算是爽快哈。”

这么急促也答应了。

杨氏就说:“胡家老爷太太那个样子,巴不得早点成婚。

唉,真是有了后妈有后爹。

倒是胡家老太太,还有些舍不得孙女。不过,也想着孙女大了,再不嫁人就老在家里了。”

石梅一听这话门清。

父女亲情哪里抵得过枕头风!

何况后娘也生了儿子!

胡老爷疼媳妇,又因为原配娘家后台硬,也不敢十分慢待嫡长女。好声好气把女儿嫁出去是最好的办法。

贾珠的婚事敲定。

石梅通知贾政。

儿媳妇给你说好了,该表示要表示。

别真的把儿子卖给大房了!

张氏忙叨叨商议跟燕候家议亲的事情。

石梅就笑:“这真是着急做婆婆啊。”

张氏也笑说:“等媳妇进门,儿媳就把中馈交出去,以后天天天陪着母亲登山舞剑,把身体锻炼好,陪着母亲含贻弄孙!“

石梅忍不住笑了:“你多大岁数,就敢嫉妒我?”

婆媳都笑了!

小定礼,一个媒人足够了。

正式下聘议亲,冰媒得两位。

这事石梅不做主:“这事你跟赦儿商议,我老了。”

张氏谦词一番才说,已经请了贾敬夫妻做媒人。

贾敬孙子都有了,算是全福人。

他又是族长,这个媒人的身份很给力。

另外一个冰媒,张氏想请林如海夫妻。

林如海贾敏夫妻恩爱,儿女双全。

林如海探花出身,又是国子监祭酒,清流的领袖。

又是锦田候。

又是贾琏的姑父。

做媒人十分合适。

贾赦张氏十分郑重。

夫妻们带着礼物,亲自去林府请托。

林如海跟贾赦不仅是郎舅,还曾经在江南风雨同舟,当即应了。

贾赦把媒人的名单给了燕候。

荣府的媒人,一勋贵,一清贵。

一个大伯,一个姑父。

既是荣府的亲戚,又是贾琏的长辈。

燕候很满意。

燕候的媒人请的是水灵的舅舅,翰林院梅大学士。

另一个,却是锦衣卫的指挥使,镇国将军水铿。

他跟燕候是平辈。

女方的媒人也是一勋贵,一清贵。

也都是水灵的长辈。

媒人定下了。

这中间的事情,就由媒人磋商。

石梅请了高僧,择定了佳期吉日。

燕侯家希望荣府于八月十六上门下聘。

婚期,燕侯则选了明春五月初八。

石梅甚意外。

她以为燕侯府会选择十月初十。

这样,荣府可缓缓气。

张氏甚高兴。

她可提前做婆婆了。

再者,八个月的时间,足够女方办嫁妆。

石梅一看下聘日期,一个八月十五,一个八月十六。

这也太赶了。

石梅便问张氏:“这时间只有一个月了,连着两天连轴转,你吃得消吗?”

张氏精神抖擞:“吃不消也要咬牙吃。”

然后,张氏开始紧张的运转。

这一回,把贾珣媳妇,贾珃媳妇,贾珍媳妇,全部调集起来。

一人分管一门。

按照单子清点,不够的着人采买。

元春叶筠也顾不得躲羞,出来帮衬。

虽然各种忙乱,却是竟然有序。

贾珠的聘礼经过沟通,胡家一万银子的嫁妆。

荣府这边也下一万银子的聘礼。

全部都是公账出。

贾珠就说,他自己有私库,自己可以出聘礼。

只希望婚宴的诸多事宜,请伯母张罗。

贾政也出头露面,表示聘礼由他出。

他儿子娶媳妇,不能当个甩手掌柜。

胡家一万嫁妆,他出了五千聘礼。

婆家五千,娘家五千,刚好一万。

贾赦把贾珠的银子退了:“余下五千,大伯出了。

你婚后不愿住府里,银子各自收起。赶明儿凑一凑,看看能不能挨着荣宁街卖座宅子。

产业也不嫌多。”

王氏那样的作兴,珠儿媳妇也是强悍的性子。

这样两婆媳,不知道能不能和平相处。

到时候婆媳们打起来了,倒霉的就是贾珠。

有个私宅,贾珠还可以躲一躲。

最终,张氏从公账出的一万两聘礼,由贾政贾赦的私房填上了。

张氏怕石梅不高兴,跑来给石梅解释。

石梅道:“他们有钱他们出呗。

你替他办得体面些是一样。

我可是说了,我只有五千银子贴补,多出来的部分,你自己负责。”

石梅早就估算了。

贾母库房里有差不多十万银子。

不知道以后两房还生不生。

目前来说,她预备,每个孙子的婚事都帮衬五千两。

不够没得添。

多了无需退。

五个孙子,四个孙女,再有林家三外孙,拢共十二人。

每人五千共六万。

余下,她自己花费,不吃一点受气饭。

石梅想得通,银子攥着就是生霉的粪土。

一日她嘎嘣闭眼,银子也带不回现代。

不如现给孙子。

落得个大家欢喜,心情舒畅。

五千银子办喜酒,哪里还差什么呢。

张氏觉得婆婆太可爱了。

转眼到了八月中秋。

嘉和帝气不顺,也不搞什么与民同乐。

又是自家庆祝。

皇亲国戚进宫吃杯水酒,也就罢了。

石梅这里谢天谢地。

正担心不好告假,嘉和帝就提前安排好了。

石梅觉得,今年的嘉和帝特别通人情。

这才是明君风范嘛。

皇帝要过节,老百姓也要过节。

何必把大家闹得不安生!

荣府下聘,五千银子的银票,五千银子的实物。

锦缎布匹,都是荣府近年从杭州织造购得。

或者是宫中的赏赐。

那东西的 价值,市值远远大于五千银子。

聘礼都是按照京都下聘的风俗,结合勋贵人家的惯例准备。

首先就是一对活鲜鲜的大雁。

这是贾珠亲自去湖边捉回来了。

寓意夫妻恩爱不相弃。

然后,各色锦缎布匹,一百二十匹。

金玉首饰各十二套。

都用朱红托盘装着,盖着红绫子。

除了这些贵重物品,还有喜饼一抬。

海鲜八式:发菜、鲍鱼、蚝豉、元贝、冬菇、鱿鱼、海参、鱼翅。

每样都是双份,用大红纸包了。

再有鱼肉活鸡这些,都是成双成对。

干果,糖果都是二十四样。

银票专门用了红漆盒子装着。

再有油麻茶礼等等。

送聘礼的队伍也讲究。

贾琏请了侍卫处休班的侍卫。

贾珠亲自带队。

身后是贾琏在内的二十四名宫廷侍卫。

人人穿着飞鱼服,骑着高头大马,官帽上插着红花。

这一队俊俏儿郎走在聘礼队伍的最前面。

一出府就惹得大姑娘小媳妇争相偷窥。

后面跟着抬聘礼的队伍。

也是族里挑选的俊俏儿郎。

一色红色袍子,俊俏得新郎官似的。

这两个方队一出,街面上一阵阵尖叫。

最后面是乐器班子,吹吹打打去了胡家。

聘礼队伍出发了。

张氏这里还不能歇息。

荣禧堂大厅上又满了箱笼托盘,明日还得去燕候家里下聘。

贾珃媳妇,贾珣媳妇,贾珍媳妇也还要继续帮忙。

石梅张氏贾敏三人负责检查数目质量,只忙到傍晚时分,方才结束。

石梅这里张罗要去后山拜月赏月的时候。

蓦然发现,孩子们都不在家里。

石梅心里顿时咯噔一下,这事不对。

下聘的队伍怎么还不回?

晌午前就出发了。

胡家距离荣宁街不过三条街,别说吃一顿饭,吃两顿饭,也该回家了?

石梅把自己的疑问对张氏说了。

张氏顿时唬了一跳。

她一门心思忙着准备聘礼,竟然没察觉这事儿。

可惜的是,贾琮贾璋贾蓉青玉都跟着去了胡家。

家里只剩下元春这些小丫头,唯一的男丁只有紫玉。

石梅忙着吩咐赖嬷嬷:“快些叫金大。”

然后,金大来了。

石梅询问金峰金山哪里去了。

金大说是跟着老爷少爷们出去办差事。

石梅顿时面色苍白:“今日这事情不对。

你速速派遣可信之人,悄悄摸去胡家看看情况,到底怎么回事。”

金大也是满脸紧张:“老太太安心,老奴这就去探听情况。“

金大出去一回儿,就匆匆回转。

却是贾珠贾琏带着府里一群孙儿们回府了。

石梅紧张的差点落泪。

张氏扑上去揪着贾琏,在他额上狠狠戳了几下:“不长心啊,出门就不知道回家了?”

贾琏却道:“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胡家好歹留着我们看戏吃晚餐。

我们不能推辞。

结果,吃 了晚餐,却被人拦住不许上街,说是提前宵禁了。

孙儿方察觉事情不对。

好在我们二十四个侍卫有腰牌,能够自由行走。

大伯父大伯母,还有姑姑姑父跟几个弟弟却不能随便上街。

孙儿去寻了岳父。

所幸提前宵禁是岳父的主意。

因为岳父傍晚递牌子进宫,竟然被人挡驾了。

岳父发现西华门,东华门的侍卫面孔陌生。

去求见忠靖王,却说是进宫了。

然后,所有王爷王公都进宫了。

若非岳父要准备明儿的下聘大礼,本来也应该进宫去。

岳父因此给父亲传信,一边下令关闭九城提前宵禁。

及至有人假传圣旨,方知有人作乱。

孙儿拿了岳父的手令,先把姑姑姑父送回家,方才赶回。”

谋逆?

又是谋逆!

石梅眼皮子一阵乱跳:“你岳父怎么说?”

“岳父怀疑宫廷内有谋逆。让我们关门闭户,谨防贼人作乱。”

石梅顿足:“既然如此,为何不把姑姑姑父带回来?“

贾琏道:“姑姑姑父要先回去收拾一些东西,孙儿把青玉表弟带回来了。”

石梅扶额。

曹公写书真是粗枝大叶,这些变故一字不提。

多少给点线索啊。

因问:“你父亲呢,怎么没回?”

贾琏道:“父亲在东府,跟大伯父商议事情,恰好珍大哥不在家。”

至此,石梅只有一个想法。

嘉和帝禅位,只怕并非是心甘情愿。

或许,当时的继位者并非陛下最喜欢的儿子。

因此,他才跟儿子争权夺利,禅位了,还要插手政务,跟新皇角力。

最终把许多忠心的老臣拖下水,无有下场。

石梅吩咐贾珠:“你去将我们家与东府之间的花园子槅门打开。

告诉你敬大伯,一旦情况紧急,我们两便合并一出,集中力量应付外敌。”

这种时候,不能做睁眼瞎。

尤其是贾赦掌握着一支军队。

一旦撕破脸,荣府很可能成为叛逆重点打击对象。

又吩咐贾琏:“如今只有你有腰牌,能够随意行走。

你带上一队斥候护院,去你岳父手下帮衬,顺便接应你父亲。

若有消息,即刻回报。”

贾琏躬身应了。

张氏上前抓住贾琏:“琏儿小心。”

石梅又道:“陛下赐你的金丝软甲,银甲战袍都穿上,谨防小人作祟。”

贾琮哧溜一下跑出来:“祖母,我陪兄长……”

张氏厉声道:“别胡闹……”

一个儿子够悬心了,再去一个,她会撑不住。

主要是琮儿的功夫不如贾琏。

石梅道:“你去逞英雄,家里这些妇孺,谁来保护?”

贾琮脸一红:“孙儿莽撞。”

石梅一推贾琏:“保重!”

上一章 目录 +惊喜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