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85章(1 / 2)

城隍庙并不大,仪门、大殿、元辰殿、慈航殿、财神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文昌殿、关圣殿,都是典型的南方殿阁建筑,在上海滩这种寸土寸金的地界,自然不可能跟棣州和广州一样尽情铺散开来。

陈少主和夏玉章他们很快就绕着城隍庙转了一圈,上了香祈了福,出了城隍庙,便溜溜达达去了隔壁豫园参观。

豫园为明嘉靖三十八年上海人潘允端的私人花园,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父亲潘恩任过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

潘允端说,建造这个园子,是为了“愉悦老亲”,所以取名豫园。

始建的豫园占地七十多亩,规模相当宏伟,清乾隆二十五年重建,因在城隍庙西,一度易名为西园。

紧邻城隍庙的内园为康熙四十八年始建,属城隍庙,面积二亩一分八厘六毫,园内山石池沼、厅堂楼台俱全。

观涛楼为三层高楼,有“小灵台”之称,高十余丈,清时为城东最高建筑物,登高可瞰黄浦江,“沪城八景”之一“黄浦秋涛”,在此观赏最宜。

往里有一座假山如一座大花台,古木参差,峰石罗列,石状奇兀,有九狮石、天官石以及象、狮、虎、猴、鹿等形象。

由观涛楼可通往假山后的还云楼,还云楼面对大厅,为串楼形。

由还云楼向前有“不系舟”,乃“静观”大厅前假山上之旱船,船头前用砖砌成波浪状,船梢与还云楼相通。

在观涛楼东面,有双层亭阁耸立于假山上名耸翠亭,周围林木青翠。

在假山东墙外,有小型方厅名“可以观”,在“可以观”前花墙间,有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百岁祝寿故事砖雕。

在“可以观”南廊间,山石上树木蔽天,极为幽静,炎夏时分外凉爽,别有洞天。

在假山东南有九龙池,池状如龙,池内砌湖石,石隙间有四条小石龙,而水中倒影亦为四条,因此得名。

绕过假山可到“静观”大厅,五间厅堂,深广高敞,匾额曰“静观”,面对假山,取古人“动观流水静观山”之意。

从内园出去,可至豫园后院,后院绮藻堂得月楼为清光绪二十五年后修建,主厅绮藻堂五楹,楼上为得月楼,西临菏花池,取“近水搂台先得月”之意。

得月楼前有“皓月千里”的匾额,皓月当空之时,登楼可俯视湖心亭、九曲桥上的月色,豫园在清代改为西园后,上海的文人墨客常在此聚集吟诗作对。

在得月楼对面的藏书搂,楼厅五楹,清末时,上海的一些书画家组成“书画善会”,经常在此聚会,展出作品,楼下之厅曰敦厚堂,清同治九年建,现为古玩铺。

绮藻堂前庭院内,三峰矗立,如福禄寿三星,称为三星石。

庭院间有回廊,西廊间构一亭,临荷花池,即跂织亭,跂织之名,出自《诗?小雅》“跂彼织女”句,亭内设屏门十六扇,镌刻我国古代植棉和纺织过程。

在绮藻堂东廊壁间,镂刻广寒宫,有嫦娥、吴刚伐桂、兔儿捣药、刘海戏金蟾,人物生动,层次分明。

得月楼旁有玉华堂,原为潘允端书斋,道光时重建,改名为香雪堂。

堂前置玉玲珑,相传是宋徽宗时花石纲流散之物,高约一丈,峰石玲珑剔透周身多孔,具有漏、皱、瘦、透之美,石呈青黝色,犹如一支千年之龄的灵芝草。

据说,玉玲珑初入豫园之时,石身上还刻有“玉华”二字,意为“石中精华”,所以潘允端才会建起玉华堂,将玉玲珑置于堂前。

一直向前,可到会景楼,右手边便是和煦堂,呈方形之厅,面山背水,四面敞开,冬温夏凉。

在和煦堂对面,半跨池上有一座小戏台,镂金错彩式样精巧,叫做“凤舞鸾吟”,俗称打戏台。

打唱台的东面有座小假山,洞壑前的石矶伸入水中,名钓鱼矶,旁有抱云岩,积玉峰,奇峰突兀,泉瀑如注,山坳盘旋,可至快楼。

在假山上,下为深邃双洞,上有双层高阁,下层曰延爽阁,画栋垂檐,上层称快楼,回廊低栏,可眺望园内景色,胸襟快畅。

打唱台同和煦堂东狭长地带,绕以花墙,墙内即静宜轩,环境幽静,从静宜轩穿过小廊,有听鹂亭。

打唱台前有点春堂,五间厅堂,宏敞富丽,为清道光初年建,咸丰三年上海小刀会起义时,在内设立公署,后遭破坏,同治七年重建。

上一章 目录 +惊喜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