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郑铭源和陆沁两个人之间的恩怨到底是怎么开始的。
严格来说,两个人也算表亲。生意上,两个家族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两个人之间的交锋,还要从世宏集团开始发力进行互联网产品开发的时候说起。
那时正是全国的地产生意都蒸蒸日上的时节,楼市一片红火,连最普通一个售楼小姐的薪水都要高出许多专业技术人员,集团的年利润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哪怕08年次贷危机才刚刚过去,但政策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入基建领域,楼市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远播还在同年获批了建筑部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在行业里,可谓是风生水起。
也就是那个时节,从小便在精英模式下培养出的陆沁拿到学位,结束自己多年的留学生涯,回国加入远播的地产部。
一个这样有噱头的陆家子弟,既是海归精英,又是天之骄子,各类的商务杂志自然是没有放过他。风风光光的就职仪式过后,便是雪片一样的采访邀约。
《商业周刊》采访他,直接把副标题冠以了“地产业最年轻总经理”的头衔。只是那次采访,不知是否是杂志社故意挖坑,居然还问到了当时同样也刚刚子承父业,进入行当的郑铭源。
同样是做生意,地产业在蒸蒸日上的时候,互联网产业的项目却依然雷声大、雨点小,大多龙头企业都还处在赔钱赚吆喝的阶段。就连郑世宏自己都还在开疆拓土,却在这时候把源头供应端的生意全部划拨给了自己的儿子,这件事,在当时京城的商圈里,也算是不小的新闻。
和陆沁比起来,郑铭源的名声就有些不一样了。
他反叛,做事情大刀阔斧,完全没有陆沁身上那种旧时代精英冷情谨慎的做派。招待投资人,排场大得出奇,去会所消费,会所都要被折腾得底朝天过来,隔天门口必有娱记蹲守,连小少爷坐的哪辆跑车离开,都可以上新闻。
圈中人都觉得他行事离谱,多少有点纨绔作风,再加上郑铭源才刚接手父亲的生意,就提出要对经营模式做改革,要投大成本下去做生态供应链,被许多同业从业者所不看好。
因此,京城商贾们的眼中,这位小少爷进入行当,更像是流连花丛玩票性质的。没人将他当真,而郑铭源的名气大,永远都是些花边新闻。就连娱乐小报硬给他冠上的,所谓京城四少之一的称呼,友们也普遍觉得,看笑话的意味要更多些。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陆沁对于这位并不算多么交心的表亲,多少也有些轻视的心理,回答杂志提问的时候不小心多说了几句。
他回答说互联网这样的新兴行业,如果只着眼于大数据和用户习惯的建立,而忽略传统企业经营最核心的盈利模式问题的话,终究是会走不下去的。
隔期杂志出版,将这一版的访问做了加重,整篇用最显眼的位置标注出“地产业最年轻总经理预言生态供应链模式终成败局”的内容。隔天世宏互联网板块的股价便经历了一场小小的波动。
那个月的月底,郑陆两家在别墅相约举办了一次家宴,两家的小辈都在,当着众人的面,陆沁敬酒道歉,而郑铭源也喝了他的酒。
原想着长辈出面协调,照道理这件事理应就这么过去了。可郑铭源也同样处在年少轻狂的年纪。
年尾的商业论坛上,他便在自己发言的最末尾,发表了一番对地产行业的评论,并预言说地产业总体会从14年左右开始走下坡路,随着国家经济产业的改革和升级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地产业会变成真正的夕阳产业。话里话外对比了未来市场的体量,并且做了一个惊人的暗示——陆沁没有眼光。
这件事在当年被炒得沸沸扬扬,并且即便在时隔数年后,还常常被各种商业社评拿来引用和对比。因为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