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天禄听了破题,打断他问:“可是有‘君心正而国势尊,贤才用而天下宁’这一句?”
那士子便道:“有。”
卢天禄眉头皱起,双目紧紧注视他,直看得士子不安低头,才道:“你是淮阴士子,姓黄名征,名列一百七十四。”
黄征闻言骤然抬头,眼中显出光芒,又飞快熄灭,垂头丧气道:“我榜上无名,金榜、台下诸君皆可作证。”
自卢天禄一口到处士子籍贯姓名,台下便有议论声,眼下更是哗然,卢天禄却不理会喧哗,也不回应黄征的疑惑,只道:“可有下一人?”
台下没有愚钝之人,谁都能听出是考官誊抄金榜时出了疏漏,因此卢天禄再一问,就一一登台背诵会试文章。
开始时十人中有三五人说出名次,等十人一过,数量便骤减,等到被困在国子监中的五十余人尽数登台,才再拣选出一二人:
共有六人自称榜上无名,但在卢天禄的印象中各有名次,甚至还有一人名列第七,答卷还在皇帝眼前走过一遭。
等到最后一人下得台去时天已经黑透了,不时有冷风穿过门扉的缝隙涌进屋中,发出凄厉啼嚎,雪又开始纷纷洒洒地落下,冰珠砸向地面,四处迸溅,犹如爆竹,唯独国子监中寂静无声。
只听卢天禄缓缓道:“考官二十人,我一人言轻,不足为信,若三司审过无辜,本官必将其请来,使诸学生相询。”
台下士子便高声问:“既有名次,为何榜上姓名另有他人?”
眼下还无人知晓答案,卢天禄答不上来,却道:“科举为国选贤才,君父重视,我等考官阅卷后有取各房案首与考官力荐之卷一一览阅,定下名次。当时糊名未拆,便在卷上做标记,礼部已将试卷封存,送往刑部核验。刮除糊名,誊抄名次,核对正误的官吏也都被大理寺看守询问。”
他向下环视一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