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九十二章(1 / 2)

诗曰:诈骗自古真可恶,反手时代已断绝。

王莽新政道德丧,沉渣泛起又猖獗。

却说唐僧师徒在山区沿着小路继续西行,火辣辣的太阳普照着大地。唐僧他们走的是人困马乏,口干舌焦。挑着行李担的沙僧擦一把脸上流淌的汗水说:“师父,我走累了,也饿了,我们歇歇脚,前去花点斋饭填饱肚子好再赶路吧!”

八戒也接过话有气无力地说:“师父,我也饿了。”

唐僧站在山岭上抬眼望望四周,但见群岭莽莽,像酣眠的一条条巨龙静静地躺在那里,山岭上生长着碧绿的杂树,像漂浮了一片片的绿云。再看看近处的岭坡上栽植着翠绿的烟叶,种植着浓绿的早玉米,麦茬地里播种的大豆和晚玉米还是刚出土不久的幼苗。听了徒弟们的请求,他说:“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我们上哪里化斋呢?大家再坚持坚持,等遇到了村庄,我们就前去化斋。”

八戒、沙僧听后勉强地说:“好吧!”

他们向前又行了一段路就沿着盘山道路来到了岭下的小镇上。这个镇叫谷县镇,南面建了一个中型水库。这个集发电、防洪、旅游、饮水、养殖于一体的水库在修建的过程中,曾经三起三落。当年小镇上驻扎过几千人的建设大军留下的建筑构成了今天小镇街道的主要风貌,透过此景还能依稀看到当年的繁华。街道中间镇政府的院里生长着两棵两千多年的银杏树,常年四季都会有远方的客人到此观光旅游。当地的一些人们看到了商机,就在水库边和镇上分别建起了农家乐,供远方游人的吃住和消费,他们也因此发了财致了富。这里民风淳朴,对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是热情款待。而这些南来北往的游人中也不免混杂有奸邪之徒。

唐僧师徒沿街道向前走着,悟空提议说:“师父,现在已近中午,我们找个农家就去化斋吧。”

唐僧阻拦说:“不忙,也不知这里的人对我们这些化斋的是否乐与施舍。咱们要选择一个慈善之家,化斋好十拿九准,不然我们会吃闭门羹的。”

又走了几步,悟空看了看一家门楼说:“师父,这个就是慈善之家。”

唐僧望望悟空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悟空抬手向上一指说:“师父,你看它的门匾!再看院里树上的鸟窝。”

唐僧抬头一看,这家硕大的门楼下的青石匾额上用行书镌刻着“仁爱之家”四个大字,他再望院里一颗大桐树上果然有一个鸟窝,相传鸟窝安在谁家院里的树上,说明这个必定是忠厚之家。于是他就说:“好吧,那我们就前去吧。”说完,他就从马上跳了下来。

这时唐僧看见一个女人提着一个菜篮子向这家走去。唐僧心想:她一定是这里的主人啦!于是快步走上前,深施一礼说:“阿弥陀佛,施主,能不能赐给我们点斋饭?”

那女人转身一看,见是四个和尚,她便热情地说:“好吧!你们跟我来。”

唐僧满心欢喜地说:“谢谢你!”接着他问:“大嫂,你这是去哪了?”

女人缓缓地说:“该做午饭啦,家里却没有菜了,我就去地里摘了一些菜。”

唐僧看了看他提的篮子,只见里面放着灰白的线豆角、鲜红番茄、紫色的茄子。那女人走到大门前停下来,把菜篮子放到地上,右手从裤腰上摘下一串钥匙插进人字纹红铁大门的锁孔里逆时针拧了几圈。锁打开后,她又倒了一下,然后抽出钥匙又别在了裤腰上。女人用力一推,门上露出了一个小方口,她伸手进去拉开了门背后的插销。然后用力一推大门下就开了一小扇。她弯腰提起地上的篮子抬脚走进了院里。这个小院有三分五大坐北面南,北面是三间平房,西面是两间小平房做伙房用的。院里栽着一棵泡桐树,树干有150多公分粗,庞大的碧绿树冠罩住了大半个院落,树荫下放着一张小木桌周围有三个小木凳子,院中间的地面用半截砖铺了一条路。女人对走进院里的唐僧们说:“你们坐吧!”说着走到水池子边把菜篮子一放,拧开自来水龙头洗起手脸来。

上一章 目录 +惊喜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