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剪刀记(十七)(2 / 2)

吴独整个人都瘫在地上了,他万万没想到,萧三娘一个女流之辈,竟然如此狠心,杀了他还不够,还要把他千刀万剐!这就叫最毒妇人心吗?我吴独威风一世,想不到竟会惨死于妇人之手!

“这样可不行,你以为切鲙呢?”县令公子又说话了,吴独刚刚松了一口气,却又听到他说,“得把肚子剖开,心肺肠子掏出来,上蒸笼蒸!”

县令公子啊,你好歹是个读书人,我吴独与你无冤无仇,你这心怎么比萧三娘还狠呢?借着小窗里透进来的阳光,吴独看了看自己肋骨毕露的胸膛,想了想自己被开膛破肚、肠流满地的样子,只觉得阵阵头晕眼花。

“上蒸笼蒸?那得活的吧?”

活的?蒸活人?我的天啊,看来还是女人更狠!

“瞎说,活的应该放开水里煮!”

怎么?又要活煮?

“干脆用火烤算了!”

吴独感觉到两腿热乎乎的,闻到了一股尿骚味,尖叫声从嗓子眼里挤出来:“天啊!一刀杀了我吧!给我个痛快的!我认你们当耶娘……”

正在这时,忽听有人咳嗽了一声:“这儿干什么呢?”

吴独听出陈县令的声音,顿时哑了嗓子,不敢再喊了。

“阿耶,您为公事日夜操劳,因此不肖儿准备给您杀只鸡补补身子。可不知道为什么,那吴独突然就叫起来了,这可不干我的事啊……”

什么?杀鸡?

吴独怔住了,劫后余生般的惊喜之后,羞耻之心泛了上来,只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杀鸡也用得着这么大动静?”

“这不是不会杀吗——三娘剖过鱼,所以跟她一块儿合计合计。”

“你呀!连个鸡都不会杀。你阿兄在你这个年纪,人都杀了几十个了!”

陈智吃吃地笑了。

“那还不是因为阿兄厉害,一直在保护子弟辈们,做小弟的才能这样不知忧不知愁吗?”

“原来是这样!”陈奎坐在陈智膝上,把脸埋在他胸口,“阿翁真有办法!”

“那是自然!这就叫恶有恶报!”陈智十分得意。

“好了!这事就别提了!”萧雪艳笑着,向后堂呼唤道,“阿菱,快把郎君的新衣拿过来!”

陈家的哑妾果然捧着一件新衣到了院中,陈智将孙儿放下来,准备去看新衣时,陈奎忽然眨了眨眼睛,抓住祖父的衣角,问道:

“还有一个人,您二老都没讲啊——那个侠义的清官,他后来怎样了?”

“他么……”

“这样的好人,一定当了大官吧?”陈奎急切地追问,“他要是不当大官,那准是宰相瞎了眼!”

“阿婆再也没有见过他。”提起此事,萧雪艳十分遗憾。

“那要是现在见着,阿婆能认出他吗?”

“他现在也得快六十岁了吧?”陈智叹息了一声,“我当年是个十八岁的读书人,如今成了须发斑白的老翁;你当年是个十四岁的裙钗女,如今成了青春不再的老夫人。他的形容面貌,也早就与当年大不相同,哪里还能认出来呢?”

“就算认不出来,可我心里一直记着他的恩情呢。”萧雪艳双手合十,阖上了亮晶晶的双眼,“我本来只能活十四岁,这三十年,都是他恩赐给我的。只有求满天神佛保佑他啊——福寿绵长,永无灾愆。”

“满天神佛,应当保佑他。”陈智抚摸着胸膛。

“罢了,不说了。”萧雪艳笑着,从哑妾手中接过了衣衫,“来试试这刚刚裁好的新衣!”

(第二卷完)

※※※※※※※※※※※※※※※※※※※※

[1] 陈智就是京剧《勘玉钏》中那个平反冤案的清官的名字。

[2] 陈奎就是《陈三两》中陈三两义弟的名字,嗯,也是个清官。

[3] 《唐颍川定公韩仲良碑》记载:“贞观十一年,遘疾薨於安兴里第,春秋五十七。”

[4] 《资治通鉴》记载:“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之党散亡在民间,虽更赦令,犹不自安,徼幸者争告捕以邀赏。谏议大夫王珪以启太子。丙子,太子下令:‘六月四日已前事连东宫及齐王,十七日前连李瑗者,并不得相告言,违者反坐。’”

[5] 《贞观政要·论忠义》记载:“冯立,武德中为东宫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於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於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大杀伤吾兵,将何以逃死?’立饮泣而对曰:‘立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因歔欷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授左屯卫中郎将。立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免,终当以此奉答。’未几,突厥至便桥,率数百骑与虏战於咸阳,杀获甚众,所向皆披靡,太宗闻而嘉叹之。”

[6]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记载:“有不预征名,自愿以私装从军,动以千计,皆曰:‘不求县官勋赏,惟愿效死辽东。’上不许。”

上一页 目录 +惊喜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