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命。”
“倒要请教八字?”
“丁卯年,甲辰月,己未日,丙寅时。”
“这是谁啊?”
三春有些不高兴:“算命还要问这个吗?”
“唉……”算命人叹了一声。
“怎么了?你为什么叹息?”
“我看此人父母兄弟缘都很浅啊,恐怕……一家骨肉不能善了啊。”
三春一听此言,不觉又惹动了愁肠。
——不能善了?
跟一个刚刚认识一夜的外人一起,诓父,索财,离家,骨肉亲情就此罢休,自然是算不得善了!
可是,如果今日她不这么做呢?早晚有一天她还会被继母陷害,亲娘留给她的嫁妆会被父亲名正言顺地剥夺,说不定她还会被抛弃、被出卖……不知道会沦落到哪一边!——那时难道就“善了”了吗?
“怎么?算错了吗?”
“没有。”三春揉了揉发酸的鼻子,“我想这都是天意如此,天定不该你的,留也留不住——既然亲情非我之分,索性迟断不如早断,任人摆布不如自己动手!”
算命人心中一动。
——这一回她没否认。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恐怕一家骨肉不能善了”固然是说中了她的家事,难道就不是对自己未来的预感吗?太子就算连结外将、私运甲仗、意图举兵作乱也依旧是太子,秦王扫平群雄、镇国抚民反倒屡受责难,一句无心的“生死有命”都能被诬陷成意图谋反——什么意思呢?他们打你无罪,你还口就是不该,父亲一意偏袒,他们一定会变本加厉,将来的路只有越来越难走!
好一个“迟断不如早断”,好一个“任人摆布不如自己动手”。她断得这般干净,想必是被亲人伤透了心。只是这桩姻缘,缺少了父母的祝福,实为遗憾。况且有违父母之命,骨肉成仇,也不成个体统。
“唉,”他叹道,“这也是多年丧乱,人心不古……”
“命该如此,何必徒然悲伤?”三春口中喃喃,倒像是在安慰自己,“郎君,我要算的并不是亲情。”
“那么小娘子要算什么?”
“你就替我算一算……”话到嘴边又含羞,三春踟蹰了一会儿,换了个委婉些的说法,“算一算红鸾何时照临此身?”
“原来是要算姻缘。”算命人笑了笑,暗暗打量着海俊,“须知人生际遇,亦由天命,亦由人功。天赐的良机稍纵即逝,你若识他不出,白白错过,就是天也帮不了你。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不可不慎啊!”
海俊重重地叹了一声,按住了太阳穴。
三春听到海俊的叹息,只当他也为此纠结,不觉又喜又忧,心中百转千回,正不知如何倾诉,却听见算命人又说话了。
“就比如海郎——你若不去万年县,就将有牢狱之灾;你若去了万年县,把你来到长安的根由都交代了,必定逢凶化吉,祸事反倒成了喜事。”
三春不由得一怔。
这算命人一再要海郎去万年县,起先是找胡兰一定要亲自去,接着是不去必有灾祸,现在索性直接点出要他“交代”来到长安的根由——他似乎话里有话,可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海俊在门外也想到了这一层,他同时又想到,这算命人还说过,胡兰被困了,还泄了密——难道胡兰已经被他们抓住了,还把他供出来了?那么这个算命人……他是真的神机妙算,还是通过别的途径把他的底牌摸了个一清二楚?
“你……”海俊忍不住舔了舔发干的嘴唇,“你到底是什么人?”
“一个热心肠的算命人。”
“郎君,”三春隔着门又开口了,“实话告诉你,你算命的确很准——你说吧,这天赐的姻缘到底在哪里?如何成就?”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眼前?
三春眼中一下子充满了希望,犹如两汪碧绿的春水。
——天意如此,海郎你还犹豫什么呢?
她深吸了一口气,正待开口,却又止住,眉尖微蹙,踯躅片刻,又把这口气缓缓吐出,倒像是一声叹息。
“要想成就,却也不难,就在此日此时——”
“此时?”三春急切发问,却听到门外的海俊与她一同出声,不由得掩住了脸颊,自觉发烧得很。
“唔……”算命人点了点头,“此时那个命定的郎君若在别处,这姻缘就成不了了,若在去宣阳坊的路上——嗳,这姻缘就成了。”
“你……你怎么又让人到万年县去?”三春又急又气,一跌脚,“万年县又不是做法事的,怎能消灾解难?又不是做媒妁的,怎能成就良缘?”
“万年县怎么不能消灾解难?怎么不能成就姻缘?”算命人正言正色,说得极其认真,“不能保护百姓免于灾祸,不能令万家和美安乐,还做的什么父母官?别说一个小小的万年县,就是当今天子,他若知道你的苦情,也该替你消灾解难,成就良缘!”
※※※※※※※※※※※※※※※※※※※※
[16] 来了解一下太原赌王李二公子,《旧唐书·列传第七》:“时太宗将举义师而不敢发言,见寂为高祖所厚,乃出私钱数百万,阴结龙山令高斌廉与寂博戏,渐以输之。寂得钱既多,大喜,每日从太宗游。”再了解一下神机妙算天可汗,《册府元龟·帝王部·料敌》:“十八年九月,高昌破焉耆而虏其生口七百。初,王师之灭高昌也,尽以还之。焉耆王背德怀二,归诚於咄陆可汗,诏安西都护郭孝恪伺机便以讨之。辛卯,帝谓侍臣曰:‘孝恪近奏称,率兵三千,以八年十一月诣焉耆,二十日应至,必以二十二日破之。朕计其行程,使人今日应到。’言未毕,驿骑至云:‘郭孝恪已破焉耆。’”至于深山老林里找人,可以参考柏壁之战那神兵天降一般的伏击,《资治通鉴·唐纪四》:“尉迟敬德、寻相将还浍州,秦王世民遣兵部尚书殷开山、总管秦叔宝等邀之于美良川,大破之,斩首二千馀级。顷之,敬德、寻相潜引精骑援王行本于蒲坂,世民自将步骑三千,从间道夜趋安邑,邀击,大破之,敬德、相仅以身免,悉俘其众,复归柏壁。”
[17] 突厥不出十年必灭亡,那是李世民在武德七年谏阻迁都的时候说过的话,《资治通鉴·唐纪七》:“形势各异,用兵不同,樊哙小竖,何足道乎!不出十年,必定漠北,非敢虚言也!”
[18] 李渊实行关禁,至武德九年八月李世民上台之后才废除,可参考《唐大诏令集·卷一零八》中的《废潼关以东缘河诸关不禁金银绫绮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