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将手腕往下一旋,挣开石胜,后退一步。
“我自有主张——告辞!”
石胜与曾荣将众弟兄召集起来,告诉他们,王威、高君雅欲在汾河对我们半渡而击。众人闻讯,群情激奋,石胜与曾荣也就顺水推舟,再举反旗。
不久之后,鹰扬府校尉刘武周杀马邑太守王仁恭,占据汾阳宫,依附突厥反了。转眼间春归入夏,晋阳城中也有了动静——为讨伐刘武周,李世民与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各自募兵。
曾荣闻报,一下子紧张起来了。
“石兄,晋阳城突然开始募兵,意欲何为?”
“不是要去讨伐刘武周吗?”
“他们本来就兵强马壮了,现在还要再行招募——难道真会坐看城外这么多义军不顾,单单只针对刘武周?万一动念要扫清‘贼寇’,剿灭我二龙山,又当如何呢?”
“这个……公子也在招兵呢,他不会这样做的吧?”
“公子不会这样做有什么用?难道公子是皇帝吗?——上回有他来报信,这回可未必有这样的好运气!一来是他未必每次都能探知阴谋,二来是冒险报信也不是总能得便。况且我们降而复叛,与太原可算是彻底撕破了脸,他们若真想剿灭二龙山,公子纵然想阻拦,也说服不了任何人了!”
“那依你之见呢?”
“他不能来找我们,我们便去找他。”
“这……曾郎,你可要小心了!”
“石兄放心——这都是办老了的事!”
曾荣扮作农夫,混进晋阳城,打听得李世民在何处募兵,便跟着应募的人一同去了。一路上,他听到人们议论纷纷:
“唷,这不是李信吗?——你也来了?”[2]
“唉,干嘛不来呢?每天在外面也是朝不保夕,连口饭都没的吃,一听见什么动静就吓得要死,总怕是过兵过匪……我想着,他们募兵我就来吧,大小也是官府发饷,总比饿死强!”
“这回可是要去打刘武周的,你不怕死?”
“怕啊,我可怕死了!——可是在哪儿不会死呢?嗳,我听说,太原公子可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作战的时候,冲锋总是在前,撤退总是断后,当他的兵可好——活下来的多,战死的少!”
“瞧你这出息!”
“出息?人一死,别说出息,就连出气都没有了!”
曾荣试探着问道:“你们当太原的兵,不怕被自己人阴了吗?”
“被自己人阴了?怎么讲?”
“听说过没有——晋阳西北有个二龙山,那些山贼投降过官府,打历山飞的时候还立了功,后来却又反了——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咳!神神叨叨什么啊?原来是为这个——我早就知道了!不就是王威、高君雅不厚道,嘴上说要给人家土地,却想趁他们搬家路上渡过汾河的时候,对他们半渡而击,结果消息走漏——那人家还不反吗?”
“哼,招兵的要是王威、高君雅,我才不来呢!——谁愿意送死谁去!”
曾荣又观察了一下其他人,见他们没有不同说法,一颗心略略放回肚子里——倘若晋阳城中果然没有人煽动对二龙山的仇恨,那么就不太像是会冲着二龙山来的样子了。
不多时,他随着人群来到了招兵的所在,那里早已排起了长队。有人在验看户籍,有人在检查体貌,有人在录名,还有人在答疑。曾荣自然是不敢拿出户籍给人验看的,在队伍后面徘徊了一阵,走到了那个答疑的人跟前。
“我要见公子。”开门见山,没一句废话。
“见公子?”
那人吃了一惊,自己本是答疑的人,这会儿倒疑惑了——这农夫别是疯了吧?开口就要见公子?
“你对他去讲——我们这回已经商议妥当,此来就是开诚布公、直言相告,绝不会再设下圈套、自抬身价——他一听就明白了!”
TBC
※※※※※※※※※※※※※※※※※※※※
[1] 《资治通鉴·隋纪六》记载:“玄感之围东都也,开仓赈给百姓。凡受米者,皆坑之于都城之南。”
[2] 李信是京剧《春闺梦》里面的人物,打仗的时候逃回家来了,唉我怎么又剧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