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字吗?
原来,字也可以这样变过来变过去的啊……
罗凤莲是逃出来的人质,周丽春也不敢带她回自己的住处。天色渐晚,周丽春问她今夜何往,她说——
“当然是要逃出洛阳宫去了。”
周丽春觉得这人疯了。
“逃出洛阳宫?就是把禁卫全撤了,宫门不锁任你推,你也推不开——还逃出洛阳宫呢!”
“我且去看看——说不定呢?”
到了次日,周丽春本以为会听到“昨夜有个人质出逃被斩杀”的消息,血淋淋的人头在宫城里传看,宫人和人质们都被告诫不可妄生邪念,可是等到日中时分,并无半点动静。
鬼使神差地,她又来到了昨日那湖山石边。
湖山石后面,罗凤莲拥膝而坐,抬头看着天上的流云。枯枝的影子笼罩在她瘦小的身体上,就像一张狰狞的罗网。
“没逃出去?”
罗凤莲摇了摇头。
“洛阳宫太大了,走都走不到边。”
周丽春听她这话,乐了。
“你绕了一圈又回到原地了?”
“就数这儿藏得住人。”
“那儿不是更藏得住人?”周丽春指了指不远处,那是一处凿出来的石匣,若有人藏在里面,不走进去根本看不到。
“那儿看不到天。”
“看天做什么?”
“看天才好想有趣的事。”
“什么有趣的事?”
“——洛阳宫多草木,要是往年这个时候,在这儿斗草要怎样才能赢呢?”
周丽春越听越好笑。不过,罗凤莲这般苦中作乐,倒也对了她的脾气。她挨着罗凤莲坐下——
“咱们现在就来斗一斗呗。”
罗凤莲一摊手:“花花草草都被你们吃了,还斗什么草啊?”
“说两句大话不就有了吗?”
“说两句大话就有了?”
“你听着——红艳艳的一口钟,你有吗?”
“哦——这么玩啊?”罗凤莲也来了兴致,她想了一想,“红艳艳的一口钟……石榴花有啊!白生生的一支笔,你有吗?”
“唷,五月五端阳日,有石榴花哪能没有玉簪花?——紫蝴蝶落在田埂下,这花你有吗?”
“我家种过豆,开花就是紫蝴蝶——嗳,田埂下有没有黄蜻蜓呢?”
“芸薹开花,黄蜻蜓多了呢!——藤上会挂汤饼吗?”
“藤上……噢,葫芦花——你别提汤饼了,还嫌不够饿吗?听我的——对对风铃随塔上,你有吗?”
“胡麻花,节节高,这可是好花!——条条红丝打成团,有没有呢?”
“合欢花也是好花……”[4]
靠着说空话斗草,竟也玩得尽兴而归。周丽春觉得罗凤莲这个人实在有趣,一辈子能碰上这么一个人,也是难得了。
“明天你还来吗?”
“我哪知道?——说不定明天我就走了。”
“你还想出去呢?——要是逃得出去,这么多年我早逃了。寻个少年郎却不快活?还在这里白白熬成老阿婆!”
到了第三天,周丽春又去了那湖山石畔,没看见罗凤莲。
周丽春有些遗憾,可是略想一想,又并不意外。罗凤莲这个女人,整天脑子里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指望她在一个地方候着,可能吗?
——如果不是几天之后,她闻到了柳树根下传来的一股臭味,也许她很快就会把罗凤莲抛到脑后,偶尔想起这个与她一同苦中作乐的瘦小女子时,只是在嘴边擎着一丝笑意。
她痛哭了几声——毕竟相识一场,又是个这么鲜活的人。可是转念一想,何必呢?罗凤莲临死前游过了洛阳宫,还做了个会写字的人,她自己都不觉得吃亏,我又何必替她难过?
周丽春找了一领席子,将罗凤莲的身体裹起来,拉到了湖山石下的石匣里。她无力兜土为坟,可是这里到底也算个避风避雨的所在。
——那就这样吧。
你先行一步,我随后就到。
就是不知道,地底下有没有花给我们斗草?——噢,没有也无妨,说两句大话不就有了吗?
周丽春回到住处,心神不宁,又无人倾诉,只得拾了一根枯枝,蹲在地上,先画了一撇一捺,然后在上面添了两点,又在下面画了一个口字,最后当头加上宝盖。
她望着这个“容”字,长吁短叹了一番。瞥了枯枝,刚一站起来,就觉得一阵眩晕,只得扶着墙回去躺下。
——人世间,就快要容不下周丽春了。
※※※※※※※※※※※※※※※※※※※※
[1] 洛阳投降之后,李世民对王世充说了这么一句话:“卿常以童子见处,今见童子,何恭之甚邪?”(《资治通鉴·唐纪五》)
[2] 既然是洛阳人,豫剧《抬花轿》安排上,故事大致上就是周凤莲出嫁,发现婆家有个丫鬟,就是自己的义弟周进宝的前妻王定云,最后助他们夫妻团圆。
[3] 这个创意不是我的,是从京剧《陈三两》里面抄下来的:“小小毛锥细且轻,赃官握此神鬼惊。一笔下去如山重,庶民无辜断终生。左写一撇不成字,右写一捺人字成。尊声老爷抬头看,人到了难处最伤情。人字两边添两点,可怜我出苦海又跳入火坑。活字下边添口字,陈三两陷进了幽谷中。谷字头上加宝盖,大老爷你该容情你为什么不容情!”
[4] 我曾经奇怪过,为什么很多剧种都有“表花”“对花”“报花名”的桥段,直到我了解到古时候“斗草”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