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宁侧福晋心下一喜,江南叫女子荷香、雪柳两个去关窗户、关门儿,将那五音给扯到里间儿来,轻声轻嗓儿地问,“怎么着了,你细细说。”
五音都兜不住笑,“嘿”地一声笑出声来,“回主子,可了不得了!皇上不是下旨,要九月才奉移先帝爷老主子的梓宫么?如今这都七月底了,现在就开始忙活各项事儿了。举朝上下都在忙碌着,包括将各种治丧之事,在满字和汉字之间互相转译。”
因大清的朝廷中满汉大臣皆有,故此如谕旨等所有文件都需要满汉文字之间互相转译。有的是由汉大臣拟就的,需要转译成满文;有的是由满大臣拟就的,就要转译成汉文。
有些更重要的,需要通传全国各地,甚至藩属国的,就更要同时满字与汉字的谕旨一起发。
而这内里自然有些要紧的字眼儿,是绝对一个字儿都不能转译错的。一旦转译错了,那当真是要掉脑袋的!
这样的事儿,在大清的历史上可没少发生过。譬如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崩逝,翰林院在呈进给孝贤皇后的册文时,在给皇太后老太太的称谓上出了重大的事故。
翰林院主要是汉人翰林,故此是以汉字拟就的册文,里头用了“皇妣”二字,满文翻译成“先太后”。虽说单从这翻译上来说,问题不算大,毕竟“妣”就是对死去母亲的称谓,所以翻译成“先太后”还算可以;但是问题是,彼时皇太后老太太已然健在,怎么就成了“皇妣”和“先太后”呢?
这岂不成了咒皇太后她老人家死么?身为孝子的乾隆爷为此勃然大怒。
彼时乾隆爷想召协办大学士阿克敦等人进内询问,结果阿克敦等人竟然早已经散去了,气得乾隆爷将阿克敦革职,交刑部治罪。
----这位阿克敦不是旁人,正是阿桂的父亲。
乾隆朝这件事儿,错虽然不是错在翻译上,而是错在翰林们的汉字称谓本身就是不妥,翻译的人便也没深究,只是按着汉字的字面,机械地给翻译了,再加上阿克敦等人的疏怠,才叫乾隆爷发了大,而这条折片是用满文写的,故此他全然看不懂,自然也没法儿发现内里的错处,故此也只是革去总管内务府大臣的差事,却另外又赏给了头等侍卫的差事,去管理圆明园。
唯有缊布惩治最重。
著革去总管内务府大臣之外,并缊布其余的差事,如工部侍郎、正蓝旗满洲副都统等一并革去,就连曾经赏给的四品顶戴,都叫拔去花翎,仍交军机大臣严加议处具奏。
廿廿心下明白,这也是因为缊布前次因主张增加内务府下养兵之事,叫皇上本来就心下懊恼,结果这才没隔几日,就又犯下这样的大错,两罪并罚所致。
只是这样一来,终究会让八王、十一王两家心下都感不安。尤其是十一王永瑆。
此时十一王爷永瑆以亲王身份,总领军机处,其身份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了缊布的事,十一王爷永瑆已是几次三番自请辞去多项差事。
便如翻译这事儿之前数日,十一王爷永瑆便如有预感一般,早早就向皇上请辞所总理的户部并三库的事务----户部管天下钱粮,要紧的程度自不必说;
便是三库,为户部所属的银库、缎疋库、颜料库,设管理三库大臣,满缺、汉缺各一人。这管库大臣的品级看似不高,可是其地位的重要,皇帝一向要从近臣里面选任。
不说旁人,当年的和珅就是从这管库大臣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权力巅峰的。
这样要紧的差事,皇上都曾经交给了永瑆。可是永瑆的预感倒也准确,自己请辞。不能不说,这位十一王爷的心思足够细密。
这位十一王爷自管理户部以来,就连管里户部所应得捐项饭银,亦不行支领,可见其担负这差事的小心谨慎。
皇上将户部三库事务交给阿桂之孙那彦成之时,还特地嘱咐那彦成:“所有永瑆定立章程,至为详妥,仍著户部堂官及那彦成等遵循办理。”
就连廿廿都不能不赞叹一声,“若是所有王爷、宗亲们都能做到十一王爷这样儿,便是有缊布这样一个不成器的外亲,倒也不用担心自己受牵连了不是?”
可叹十一王爷的嫡福晋过世得早。那位福晋便是傅恒的长女,倒是沙济富察氏一门的命妇里头,最难得的懂事理之人。若她还能在,或许恒谨这事儿还不能出----好歹十一福晋还能平素规劝着恒谨福晋些,而当嫡妻的若肯规劝丈夫些,那恒谨说不定爷不至于走到今天这步田地去了。
而十一福晋薨逝十多年了,十一王爷纵然府内侧福晋众多,可是他却都不肯再立嫡福晋,或许也正是因为敬重嫡福晋的为人吧。
廿廿支颐想了想,吩咐月桂,“……我想请绵偲阿哥福晋过来说说话儿。”
月桂倒是愣了一下儿,“主子是说,雅馨格格?”
廿廿淡淡一笑,“如今对我来说,她已是绵偲阿哥福晋。雅馨,已然过去了。”
清宫2:这个宫廷是我的 </p>